第30屆全國古籍出版社社長年會暨2014年度優秀古籍圖書評獎會正在長春舉行。與眾多出版家同來的,是去年最新整理出版的優秀古籍。書陣清雅,墨香四溢,為悶熱的盛夏帶來了陣陣清風。
得益於“國學熱”的社會大背景,古籍出版也迎來了喜人局面。據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介紹,中華書局的年銷售額已從10年前的6000萬元猛增至去年的4億元以上,僅是一本《論語》,幾年前年銷售量不過6萬冊,前年達到9萬冊,而去年已接近15萬冊。
“論語熱”折射出國學熱、傳統文化熱的社會現實。“倉廩實而知禮節”,緊隨經濟發展的腳步,一定是文化的深層次需求。仍以《論語》為例,近年來更多讀者趨向於購買專業性更強,與原著更為接近的版本,而那些“心得”“雞湯”式的讀物已大幅降溫。不少非本專業的讀者,也喜歡捧一本繁體豎排的版本靜心研讀,樂此不疲。由此可知,“國學熱”已走過啟蒙階段,傳統文化正在從價值回歸向繼承弘揚的深層次發展。
這種形勢,給專業人員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對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恰當的、符合社會需求、具有時代特色的選擇與解讀,用與時俱進的心態和方法對待傳統文化的發掘與傳播。真正的傳統文化研究者、傳播者,決不會滿足於做古籍的影印機,更不能投機為醇醨的稀釋者,而一定要致力於“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為今天的生活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據《論語新讀》一書的責任編輯申作宏介紹,該書作者李澤厚先生對自己所出書籍態度極為嚴苛,新書出版後即認真閱讀,不僅發現錯誤後在再版時做出修改,而且不斷對書稿加以修訂和補充,甚至在版式、字體上也要提出自己的意見,以便於讀者的閱讀。正因如此,新版《論語新讀》在今年4月面世後很快就行銷一空,出版社不得不抓緊加印。可見,嚴謹的治學方式是保持傳統文化生命力的第一要務。
“論語熱”只是國學熱、傳統文化熱的一個開始。早有學者在不同場合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絕不只是儒學一家,先賢至聖亦不止孔子一人,百家爭鳴的局面才是中華文明不斷豐富、創新、發展的基礎。近年來,不少文化工作者對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應該看到,與“論語熱”相比,其他的“家”還沒有熱起來,個別領域甚至還處於“冷”的狀態。比如專事元代文學研究的學者楊鐮先生即表示,我們對這個基本確立了中國版圖、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的時代研究得很不夠。類似的問題還不在少數。由此看來,我們的國學熱、傳統文化熱還只是局部的熱,還有待於全面升溫。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文化工作者的舞臺將更加廣闊。(蔡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