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貢獻心力

時間:2015-03-03 10:39   來源:半月談網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今天下午開幕,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也將開幕。今年的“兩會時間”正式開始了。

  人們習慣於對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賦予意義,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事件的意義看上去是人為的,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事件又往往以倔強的意志,不斷呈現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意義。因此,任何一次兩會,都可以有不同的意義,也應當有不同的意義。這種意義上的自覺,是開好兩會的一個基本起點。

  人們判斷一個正在或即將展開的事件的意義,常常以已經發生的背景為坐標。以今年的兩會而論,人們很容易想到,它的意義或許與上年部署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密切關聯。但事實上,全面依法治國,只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一個部分。如果把今年的兩會置於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中加以考察和對待,顯然就會獲得更宏大的歷史意義。

  相對於其他主體,代表委員應當具有更強的意義自覺,惟其如此,才能有神聖感、使命感與存在感。代表委員“低調”進京、駐地瓶裝水收費,此類儉樸會風的形成與堅持固然不是小事,但不足以凸顯代表委員的價值。代表委員既為參政議政而來,為共商國是而來,那麼就應當有備而來,言必有中,而不是只帶著耳朵來,而不是為點卯而來。古人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代表委員肩負人民的重托,那麼都應當懷有更強烈的愛國情感,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盛、人民的幸福建言獻策,如此方能與“居廟堂之高”相匹配。

  確立事件的意義,其實不只有過去的時間軸,也有未來的時間軸。假如把目光投向2020年,人們就不難發現,不但今年的兩會,而且直至2020年的兩會,都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而能否把握此種意義,乃是代表委員確立存在價值的關鍵。從時間上看,2020年已觸手可及,然而,在這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卻絕非唾手可得。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貢獻心力,代表委員們將使兩會獲得嶄新意義,也將使自己的“在場”價值獲得生動注解。(滕朝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