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房,監管亟待創新

時間:2014-05-16 13:51   來源:人民日報

   彌補市場缺失的創新,帶來大好的商機,也往往涌動最深的風險,它需要監管者的包容,更呼喚監管者的作為,以公義抹去私利的盲點

   網上沖浪、網上交友,網上購物、網上理財,精彩紛呈的網際網路,帶給人們下一個驚喜是什麼?據報道,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房網”于15日正式上線,一個全新的電商平臺步入購房者的生活。網上買房,技術與理念雙重創新的足音不期而至,令人憧憬,催人思索。

  “小夥伴們,快轉起來吧!”房地産的網路銷售模式,為何受到如此追捧?網友點“讚”的背後,充斥著對現有交易模式的不滿。一方面,2%—3%的仲介費用,乘以動輒數百萬元的房款,交易成本的激增讓人“壓力山大”,成為了墊高房價的又一塊磚。與此同時,二手房店面裏隱匿的欺詐、陰陽合同、不規範交易,種種“黑仲介”行徑也使得樓市“剛需”們頭疼不已。

  經濟學中的科斯定理告訴我們,交易成本越低,資源配置的效率越高。從北京市海澱區政府打造的“存量房網上交易平臺”,到容納了新房、二手房“無縫交易”的平安好房網,買家賣家直接談判、促進交易費用降低,構成了這場技術創新的核心使命,也是其生長拔節的底氣所在。然而網上購房,並非全是商家宣傳的種種好處。彌補市場缺失的創新,帶來大好的商機,也往往涌動最深的風險,它需要監管者的包容,包容成長的煩惱、可能的失敗,更呼喚監管者的作為,跟進創新的足音,並以公義抹去私利的盲點。

  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想省點仲介的佣金,便從一些網站尋找租房、購房的資訊,結果電話打過去,李逵變成了李鬼,不是仲介就是二房東。同樣的疑問,房地産的電商能不能躍過簡單的資訊匯集,保障雙方的資訊安全、真實與準確?掙脫了實體門店的羈絆,專業的交易程式誰來辦理?會不會産生新的欺詐陷阱?一旦拓展到公共利益的空間,就不再是商業競爭的私域,監管必須走在創新的前邊,“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監管,不是盲目亂管,也不能墨守成規“一把尺子量到底”,需要監管者積極關注市場的創新動向,不斷回應交易的合理訴求。比如,隨著價低30%的“自住型商品房”受到青睞,必須防止搖號變身尋租的把戲;隨著網路信貸的興起,必須防範消費貸變臉為住房貸,累積起新的泡沫。對房地産電商平臺的“無縫監管”,亦是此理。其中,變者,在規則與模式、環境的日新月異,不變者,在依法履職、勤勉盡責、守住底線的行政倫理。有所為,有所不為,與其説是一門科學,不如説是一門藝術,考驗的不僅是為政的定力,更有自由裁量的分寸感。

  住房,群眾安身立命之所在,市場的每一次波動,政府的每一次調控,均牽扯著萬千群眾的真切感受。由是,按照中央要求,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把多層次住房需求的滿足,交給市場與企業的創新,不要任行干涉,交易的安全、秩序與公平,保障房的建設與分配,則由政府依法監管、維護,才能把該管的管好,助力廣廈千萬間,助力群眾安居夢。(周人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