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退休後,有的吃喝玩樂,混個日子;有的熱心公益,關心國是;有的重拾舊好,健體強身;有的轉身行會,繼續掙錢;有的回首往事,出版舊作。退休官員出書已然成為一股潮流,我這兩年買了一批這方面的書籍。
退休官員出書對個人有什麼好處姑且不説,對社會總是有一些好處的。比如説,公開了一些歷史事件的真相,提供了當事人的一些親歷,這對研究歷史大有好處。有的退休官員“守口如瓶”,給後人進行歷史研究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因此,我們應當對所有退休官員出書都給予支援。哪怕是那些非正常退休的官員,或是關進監獄裏的官員,也應當給他們寫作的方便,讓他們給後人留下一些寶貴的文字資料。
退休官員出版的書,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在職期間的公文稿件或講話稿件,另一類是回憶錄。從個人興趣説,我喜歡閱讀和收藏後一類,對前一類則有選擇閱讀和收藏。對從事歷史研究的人來説,這兩類書的史料價值同等重要,不必厚此薄彼。
有些公文稿件或講話稿件,一看就可以知道是出自寫作班子,還是官員個人的手筆。那些長篇大論的文章或報告,不太可能是官員個人的傑作,其實是“集體創作”。比如,林彪在黨的九大上作的政治報告,那就不是林彪個人的東西,當然也不能完全屬於張春橋等報告起草人的作品。
看退休官員公文、講話類書籍,除了知道他當年講過什麼話之外,如果能夠對照今天的社會現實,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他説過的話哪些有用,哪些沒用,哪些是廢話、套話、假話、大話。儘管有些退休官員在出版舊作時,自己做了大量的刪節、增加,力求裝扮得更有現實意義和針對性,讀者也仍然心中有桿秤:您在位時説過的話都一句不頂半句,或者句句等於零,還指望後人看您的舊作當成“靈丹妙藥”,豈非是癡心妄想?
據説現在的大學、科研院所和民間有很多所謂智囊。我以為中國現在最不缺少的是智囊,最缺少的是常識。這些智囊們應當搞一個課題研究,收集退休官員出版的舊作,統計一下裏面有多少“空頭支票”,根本沒有兌現,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給現在的官員秘書們提個醒,讓他們給官員的公文、報告裏面少寫一些假大空的話,將來官員退休時結整合書也好少留笑柄。
有一件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些退休官員的書不在內地出版,而是拿到香港出版。有的書我翻了翻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政治問題,有的完全是個人回憶錄。個人回憶錄這個東西,有可能的話,最好還是在眾多當事人都活著時出版。這樣,眾多當事人看到後,可以幫助糾正一些記憶之誤的偏差,少留一些歷史公案。歷史往往是勝利者寫的,也是長壽者寫的。勝利者和長壽者寫的歷史,往往也有偏頗之處、不實之詞。實事求是做事情不易,實事求是寫回憶也難。當然,不管怎麼説,不管怎麼寫,不管在哪兒出版,退休官員出書這件事值得鼓勵,對社會有N多好處。(蘇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