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是國慶日,一個國家的紀念日。
從1949年一路綿亙而來,我們的國家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滄桑歲月。距離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開啟的“改革元年”,也三十多年了。經歷了幾十載的風風雨雨,我們的國家正在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從容。
回望歷史,我們也會發現,中國在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諸多嚴峻的、亟待破解的問題。這些問題若不祛除,不僅阻礙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損害了國民的利益和福祉,也將反過來一點點抵消、吞噬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
公權力對於市場的擠壓和約束越多,就會越來越影響市場活力的釋放。各種有形的審批、無形的禁忌,成為民間資本身上一道道繩索,在這樣的夾縫之中,很難激活社會和企業的投資動力、創新願望和參與熱情,也就很難真正做到財富涌流。
還有,法治制度的不完善,乃至地方利益的侵蝕,一方面很難保障公民的私有財産,導致社會信任感嚴重流失;另一方面,也加劇了社會民眾關於公平公正的焦慮。這樣的狀況,也使得社會共識的形成變得格外艱難。
除此之外,經歷了初期的高速工業化階段之後,中國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報復問題。土壤污染、河流污染、大氣污染等幾乎同步爆發,襲擾著國家和國民。
如何走出一條新路,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益,成為這個國家當下最為緊迫的議題。而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改革。眼下,惟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才是對這個國家最大的致敬。我們紀念這個國慶,其意義也正在於此。
就在兩天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從各方的反應看,儘管不乏觀望甚至是爭論,但這一“試驗區”所承載的改革期待,卻盡顯無遺。有這樣“一扇窗”,或將有可能打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門。
事實上,自從今年新一屆中央政府施政以來,已經在簡政放權、財稅體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中央高層也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密集表態,釋放全面改革的積極信號。人民論壇雜誌今年5月梳理習近平履新以來50篇重要講話報道發現,在其強調最多的十個問題(主題)中,“改革”列在第一。而就在昨天,李克強也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四週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深化改革,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係,努力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發展內生動力和社會創造力,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實施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政策措施”。
可以説,中國經濟社會目前遇到的問題,惟有通過進一步改革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紓解。
無論是民眾的訴求,社會的期待,還是國家的發展與進步,都在指向更加深入、全面的改革驅動。
人們也有理由期待,在今年11月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將進一步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基調,涉險犯難,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從而開啟下一個十年的改革篇章。
歡度國慶,改革不停息,符合國家的利益,更符合國民的利益。沒有什麼可以阻擋這一時代潮流,也沒有什麼能夠罔顧這一國民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