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給一個孩子輔導過作文,所以,昨天看到浙江的高考作文題(“三句話看青春”),就在想,這個孩子會怎麼寫?他的作文內容,是發自內心的嗎?
為什麼要擔心他的高考作文不是發自內心?高考前,朋友拿來他兒子的作文,讓我給看看。其中一篇是《我幸福嗎》。文章採取先抑後揚的策略,先寫了一些不幸福的事情(現象),然後來個轉折,否定了上文,進入正面論述:我(或者我們)如何幸福。這樣,文章既顯得曲折,又保證了文章的主題思想的正確,用一句常用的話來説就是:達到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統一。
我問男孩:為什麼讀起來我感覺不到你是幸福的?你的“幸福”好像是假的,並不是你的真實感受;反而是你寫不幸福的那部分,倒很真實,這是為什麼?孩子説:老師説,作文的思想內容必須正確,否則分數會很低。我讓他用同一個題目,再寫一篇説真話的文章。他有點猶豫:説真話的文章會很陰暗。要正確,就要説假話;説真話,就會“犯錯誤”——孩子怎麼會陷入這樣的困境?誰給孩子製造了困境?難道作文就不能既“正確”又真實嗎?為什麼孩子心目中沒有“真實的正確”(或“正確的真實”)呢?是什麼力量排除了“真實的正確”的選項呢?這樣的作文訓練,對孩子會産生什麼影響?
“三句話看青春” 這個作文題,給考生提供的材料是:“豐子愷説,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英國作家説,為什麼人的年齡在延長,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美國作家説,世界將失去海底王國,一般失去偉大的王國就是成人。”寫這篇作文,如果説真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個孩子認為是“陰暗”的內容——甚至這個作文題本身就包含了“陰暗”的內容,所謂“陰暗”,無非就是直面生活中的負面現象,具有一定的批判性。這顯然不是這個孩子所熟悉的“正確”,跟他的寫作信念是有衝突的,他會如何處理這個題目?他的作文能得多少分?
在這個題目下面,他是寫“正確”的作文呢,還是寫“真實”的作文?他能寫出既正確又真實的作文嗎?如果“正確”和“真實”不能兼顧,能得多少分呢?是“正確”能得更高的分,還是“真實”能多得分?哪一種作文,更能體現教育的價值?
編後:請大家登錄錢報網錢塘原聲論壇來説説,工作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真實”與“正確”的問題呢?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會認為世界是不存在“真實而正確”的事物——哪怕是局部地這樣認為?他們的思維方式、言説方式直至對世界的看法、生活態度,會不會受到影響?這種影響該如何評估?
是“正確”能得更高的分,還是“真實”能多得分?哪一種作文,更能體現教育的價值?(戎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