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政績論”看“過頭稅”

時間:2012-11-30 08:4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媒體調查發現,河北多個縣出現了補交稅和提前收稅等徵收“過頭稅”現象。諸多中小企業主被約談。據稱獻縣國稅局已連續5年沒完成任務了,不過今年的稅收任務增加了5500萬。(11月28日《新京報》)

  地方收取“過頭稅”的問題,今年已多次見諸輿論。早在今年6月,國家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就在多個場合申明瞭嚴禁收取“過頭稅”的立場。顯然,就目前而言,這些禁令在有些地方未收到應有的治效。在以往,收取“過頭稅”往往被認為是為了服務於地方官員的政績,但在財政增長仍然吃緊,禁令密集而“過頭稅”現象卻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尋找“過頭稅”的發生根源,不能脫離對地方經濟發展實情的關注。

  的確,在當下的財稅和預算體制之下,稅收收入下降,會間接影響到一個地方的財政預算,這也被官員視為個人政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除卻官員的政績考量,財稅收入減少將直接給地方治理和經濟發展帶來多重影響。畢竟,公共服務的開支,結構性減稅任務,財政收入一減少,這些都會産生連帶反映。這些客觀壓力,應該被承認。

  所以,面對“過頭稅”的捲土重來,一方面要予以嚴厲禁止,但另一方面,由“過頭稅”徵收所反映的地方經濟增長實情和地方財力的真實狀況,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情況,也應該得到重新審視。其實,面對穩增長壓力,國家宏觀層面已經自行調低了GDP的增長速度,如今年的GDP增長速度就被調低為7.5%。這説明,國家在宏觀層面上已經在正視經濟增長放緩的現實。但是,這種自行調低增長目標的做法,是否傳遞到了地方,卻仍要打上疑問號。

  以河北獻縣為例,該縣國稅局已經連續5年未完成稅收任務,然而,今年的稅收任務卻增加了5500萬,當地政府對於這種增加也持遲疑態度。這或多或少説明,中央政府的GDP減速指令在一些地區並未能很好被執行。而即便在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財稅增收機器卻未能調低馬達,仍層層加碼,在中央調控與地方執行上製造了一種斷裂局面。這是否説明,在應對穩增長上,地方政府仍要主要依靠以自我投資為主導的增長模式?這種背景下,經濟結構調整和結構性減稅的宏觀調控措施,又能得到怎樣的落實,確實值得反思。

  因而,“過頭稅”現象不能被簡單理解為政績衝動的産物。它是過往粗放型增長模式的一種真實反饋,即離開高增長的財政收入,地方發展就會陷入“黔驢技窮”的窘境,從而不惜以違法和犧牲地方長遠發展權益的方式來換取暫時性的“舒坦”。面對這種情況,在穩增長的應對上,中央仍需加大對於GDP減速指令的執行情況的監督,並加強對各地真實財政增長和債務管理狀況的摸底,只有掌握了現在各地所面臨的真實財政困難,經濟政策的制定才能有更為清晰和針對性的參照。否則,一些只著眼于宏觀正確,而未能把握地方實際的經濟政策,難免遭遇落地難。

  總而言之,“過頭稅”現象其實是經濟增速放緩下,地方經濟發展的一些長期性癥結的一個集中展示。政府與市場的曖昧關係,傳統發展模式和財稅體制的弊端,以及政策的執行問題,都在此得到反映。所以,要從根本上消除“過頭稅”的生成土壤,仍要從這些方面入手,一一掃清。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