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背後的特權思想更應該取消

時間:2012-10-23 14:3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市場上假借國家機關名義,打著“專供”和“特供”名號的産品不少,據央視《每週品質報告》曝光,市場上銷售的所謂“專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目的是通過不正當手段提高産品的價格、提升産品的銷量。專家提醒,消費者應該警惕這些産品背後的騙局,防止因為産品的品質問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儘管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委,針對生産銷售“特供”、“專供”商品的專項行動來得有些遲緩,但總算出重拳了,這不僅能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整肅商品市場,也有助於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特供”現象,是物質匱乏的産物。隨著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發展,198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就明確指出:取消對領導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領導專用),固定供應點的所有食品一律按市價、按市民定量供應;價格和經營業務接受物價、工商部門的監督。然而,“特供”作為一項制度在中國已經廢除了二十三載,可各式各樣的“領導專用”在社會上還很流行。

  現在的問題是,雖然有些“特供”是假冒偽劣商品,但毋庸諱言也有不少“真特供”。“真特供”不僅意味著産品品質更好的保證,更是一種特權的象徵。精明的商家抓住了商機,這些“專供”和“特供”商品的出現,恰恰是當今有些官員根深蒂固的特權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投射。

  倘若從市場供應的視角來審視,商品安全可靠,應成為企業遵循的基本道德底線。如果在實施過程中搞特殊,把本應平等供應全體百姓的商品變成了少數人的特供産品,甚至專用産品,這不僅割裂了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關係,影響到社會的和諧,也不符合執政為民的理念。

  按照共産黨人的宗旨,任何時候,官員與普通群眾的生命權與健康權都是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唯有官員與百姓同喝“一瓶酒”,同吃“一個籃子”的菜,同用一種商品,才能共同感受到民生疾苦,體會到社會的冷暖,從而激發抓好各種商品品質的內生動力。

  從某種程度上講,打擊和清理“專供”和“特供”商品並不難,而隱匿在特供商品背後的特權思想,倒不是很容易徹底清除乾淨。有鋻於此,一方面,要摒棄“特供”和“專供”系列産品,真正把各種商品由“特供”、“專用”變成普供,我們的商品安全才有望得到根本性改觀。與此同時,在打擊“特供”、“專用”商品的同時,更要約束權力,比如通過限制三公消費,讓“特供”商品沒有生存市場。總而言之,期待服務於“特權”的“特供”,能早日隨“特權”一塊消失。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