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披露,審計署共向有關部門移送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其中涉及司局級及以上官員22人。分析這些經濟犯罪案件的特點,一把手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參與作案的職務腐敗問題較為突出,大多為利用公權牟取私利、侵蝕公共資源、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有向民生領域滲透的趨勢。
一把手職務腐敗問題可以説是一個老問題,其原因也早已被溯清,就是一把手權力過大,在實際中少受監督和制約,如果缺乏黨性修養,放縱自己的私欲,也就很容易滑入腐敗的深淵。其腐敗之手伸向民生領域表明,在國家注重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的情勢下,自然也就讓腐敗者逮著機會。至於為民的要旨、清廉的守則,早就拋到了一邊,以撈取私利為上了。
審計署的審計表明,審計是懲治腐敗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發現貪腐者的一個重要制度關口。如果審計嚴格依科學行事、依程式行事、依規則行事,堅持獨立審計,拒絕人情關係,那麼,貪腐者還是能夠被有效發現的。因此,作為反腐的一個重要制度,審計應當更多地被植入權力運作的各環節、各方面。尤其是加大對一把手的離任審計,決不走過場,則必將會對一把手産生較強的震懾作用。
公眾也已清楚,審計只是事後的一種反腐,雖會倒逼一把手保持清廉,但終究只是治標之策。此次審計結果顯示一把手的職務腐敗依然突出表明,一把手未必會輕易懼憚審計而縮手。這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把手的僥倖心理,更是一把手的“絕對權力”所致。在弄權風生水起,所向披靡,沒有什麼搞不定時,腐敗者很難想到日後還有可能被捉。
因此從根本上説,還是要施行對一把手的削權與監權。在實際中,最關鍵的就是推行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尤其是在重大問題上,要堅持領導班子集體決策,力避一把手説了算現象。同時,創新監督機制,把資訊公開進行到底,徹底打破暗箱操作,讓那些重大決策的全過程暴露在陽光之下,接受社會公眾各方的監督。
誠然,很多一把手堅持廉潔自律,講求政德修養,無須監督與制約,就能以自身過得硬的姿態垂范於世。但是,作為防腐的制度設計,我們卻不能完全依靠一把手的廉潔自律,而要靠制度來堵住腐敗的源頭,從根本上減少一把手腐敗的産生肌理。如是,我們方能守住防腐的底線,而那些一把手的廉潔行為也才能真正起到表率引領作用。 (岳中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