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透明不及格,更是法治意識不及格

時間:2012-06-13 10:22   來源:法制日報

  近日,清華大學《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發佈。報告稱,國內81個市級政府,達到財政透明平均水準的僅43%。如果按照“60分及格”的標準,81個城市財政透明度及格僅7個,及格率為8.6%。在財政公開資訊中,政府更願公開預算而非決算,對預算外花銷,81個市政府無一公開(6月12日《中國經濟週刊》)。

  法治政府的要義是政府要自覺依法施政。比如,《政府資訊公開條例》2008年5月1日施行後,各級政府應該依法主動公開財政預決算。然而,清華大學的這份研究報告卻顯示,81個市政府財政透明度僅7個及格。儘管清華大學的評價標準科學與否還有待觀察,但“及格率為8.6%”還是説明多數市級政府法治觀念淡薄。

  這份報告指出,財政透明度呈現“預算透明,決算隱秘,預算外不公佈”這一特點。何以出現這一怪象?筆者以為,所謂“預算透明”只是相對而言,即使預算案公開,納稅人看不懂也不算透明。決算隱秘,主因是不想讓實際花費見光,恐怕是擔心納稅人批評政府花錢“大手大腳”。而預算外花銷不公佈,顯然是擔心某些腐敗行為洩露。換言之,越涉及腐敗性花銷越不願公開。

  從各種報道來看,各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總體上很不理想:一是調查顯示半數民眾看不懂部委所公開的財政預算;二是81個城市財政透明度及格僅7個;三是某些地方財政透明度反而在倒退。例如,2009年廣州財政局在網上公開廣州114個部門預算,而到了2010年主動公開財政預算案的單位驟降到29個。何以出現以上三種現象?值得反思。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不少部門和地方政府長期習慣於花錢不受監督,要糾正這種不良習慣不太容易。而糾正這一習慣的唯一辦法就是法治:一方面是完善法律制度。財政預決算如何公開、透明的標準是什麼、不透明該怎麼辦,無疑需要預演算法作出明確規定。但遺憾的是,現行預演算法是1994年出臺的,嚴重滯後,理應早日修法,然而至今未見完善法律。

  另一方面就是落實法律制度。儘管預演算法沒有重新修訂出臺,但並不等於對財政透明度不及格沒有治理依據。例如,《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資訊公開義務的,由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這樣的規定不見落實。

  也就是説,對於多數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不及格,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應該有所作為。而且,司法機關也應該支援財政透明。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出臺規定,政府拒不公開資訊可起訴。另外,人大代表還可以行使質詢權。但問題是,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人大代表是否願意得罪各級政府,鞭策財政透明?

  當然,無論是問責失職的市級政府,還是督促財政預決算公開,前提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機制、責任追究制度,即對於各級政府財政透明度,不僅要由清華大學這樣的研究機構進行專業評價,還應該讓納稅人進行社會評價。同時,根據財政透明度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懲罰措施。也就是説,要建設法治政府首先是健全法律制度。

  在筆者看來,儘管清華大學《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結論也許不一定是最準確、最合理的,但有一定參考價值。期待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針對財政透明度不及格的市級政府有所作為,更期待相關城市的人大代表及時行使質詢權。總之,既不能讓關乎公共利益的這一研究成果白白浪費,更不能讓納稅人的知情權、監督權淪為紙上權利。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