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童話般的“窮得只剩下證書”

時間:2012-05-30 10:33   來源:新華網

  50歲的杜偉新是廣東肇慶市德慶縣一名普通鄉村教師,17年省吃儉用,傾盡十多萬元的畢生積蓄,換來200多個各種證書。杜偉新只能模糊地記起,全國性的獎項有130多個,加上其他雜牌獎,至少在200個以上。看到記者來採訪,他趕緊招呼丈母娘幫忙把各種獎盃、證書從床底下拖了出來。獎盃、證書上滿是灰塵。杜偉新有些心疼,用白襯衣的袖口擦了擦獎盃。岳父説,如今女婿窮得只剩下各種獲獎證書了。(《廣州日報》)

  這事離奇得都能編一個童話故事了。但它是真的。杜偉新是癡迷于虛榮心態而不能自拔,還是把獎狀當成了精神寄託,都可看做是他的個人自由,外人沒有必要去干涉他的生活。但是從公眾對此事的反應看,大家還是同情的居多,慨嘆的也不少。在假證書、假獎章、假名頭滿天飛的今天,為何還有人樂於此而不疲?這難道不值得所有人深思嗎?

  在杜偉新身上發生的故事,至少表明“不是他一個人在戰鬥”。試想,如果沒有那麼多“合法的”、拿錢就能換來的獎項,他哪去弄那些證書啊?試想,如果沒有拿錢買榮譽變成社會潮流和大眾心理,哪會有杜偉新的“傳奇”?

  對於很多的獎項,今天的人們恐怕沒有幾個拿它們當真。也即是説,“榮譽”在不少人心目中已下降了。一方面,是“榮譽”不值錢了;另一方面,是“榮譽”真的“值錢”了。這只不過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是一張紙的反和正。

  當有了“值錢”的榮譽時,勢必會造成榮譽感在公眾心目中的流失。因為榮譽已經成為商品,可以隨意地買和賣。幾個人租個辦公室、支兩張桌子、刻倆橡皮圖章,就能開出什麼“國際”、“世界”、“全球”類的大獎來,這真的有點像童話。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童話,才會有“窮得只剩下證書”的杜偉新。

  杜偉新是值得同情的。之所以值得同情,不僅在於他的癡,更在於他的“純”。看報道,他似乎並沒有拿了這些獎去換什麼東西,只是為了得獎而得獎。他也算是“發獎利益鏈”中一個另類吧。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很多人明知這個獎那個獎都是假的,但依然願意花錢購買,因為他們要拿這些名頭換職稱、換名聲、換業績、換政績。於是,一個只為得獎而得獎的人,就顯得非常“不正常”。如果換個説法,正因為他只為得獎而得獎,所以才會“窮得只剩下證書”——他不懂得用這些東西去淘換“剩餘價值”。(楊升)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