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監會最近對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和投資比例進行大幅調整,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不動産及相關金融産品,並將投資股票、基金的資金比例上調至總資産的25%。在當前亟須民間資本接過政府投資“接力棒”、股市震蕩上行的當口,保險資金擴大投資範圍,猶如“開閘”引來源源活水,令市場備感興奮。
保險資金運用不斷向多渠道、多途徑發展,一方面,可以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發揮大作用,有力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另一方面,保險業務經營的特殊性,對其拓寬投資領域、保值增值提出了客觀要求——保險資金是人們的養老錢、看病錢、防災錢,其投資不僅是一種天然的“增值衝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
投資渠道不斷拓寬,相應的風險也會增加。中國現代保險業起步較晚,保險資金運用的經驗還很有限。在“開閘”的歡呼聲中,我們不應忘記前些年保險行業因投資失利而引發投連險大面積退保的喧囂,也不應忘記中國平安受國際金融危機拖累而“海外折戟”的教訓。
防範投資風險,必須強化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宏觀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各種投資法規,建立風險資本動態監管體系和投資業績評價評估體系,提高資金運作的規範度和透明度,使監管更具操作性。微觀層面,保險公司要加快推行資産負債管理,在資産負債久期匹配與收益率匹配、資金投資結構與來源結構、資産組合的當前收益率與長期收益率之間做出前瞻性的選擇。總資産超萬億美元的金融航母AIG,被幾百億美元的浮虧砸垮——激進與冒險的投資行為,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當為保險投資所忌。
防範投資風險,必須持續完善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目前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技術、風險控制流程等還存在很多不足,不能有效地防範資金運用中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其他風險。保監會日前發佈《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基本準則》,規定保險公司必須對資金運用包括資産戰略配置、資産負債匹配、投資決策管理、投資交易管理和資産託管等環節,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規範保險資金運用的決策和交易流程,旨在防患未然。各公司是否能“達標”,業界拭目以待。
防範投資風險,還要求保險業必須改變發展模式。國內保險業競爭日趨激烈,承保利潤越來越“薄”,迫使許多保險公司單純追求投資利潤、投資行為短期化;也促使一些公司為了獲得更多資金用於投資而放鬆投保條件,留下高概率賠付的隱患,加劇經營風險。只有不斷加大償付能力監管力度、探索保單利率市場化,才能促使保險公司立足“保障”精耕細作,提高承保利潤,從根本上改變保險投資急功近利、冒進短視的行為。
根據新規,累計上萬億元的保險資金有資格投資股市,成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是秉承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做股市健康發展的“中流砥柱”?還是做翻雲覆雨、助長助跌的“投機客”?不僅事關保險資金自身的收益,也關係著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從這個角度説,保險資金能否重穩健、防風險,其意義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