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在上海的“創客第一人”李大維

2015年05月22日 08:44:00來源:新華網

  “創客”的未來究竟是什麼?——專訪台灣在上海的“創客第一人”李大維

  “創客”的未來是什麼?對時下轟轟烈烈的“創客”潮流,臺灣資深“創客”究竟怎麼看?記者近日與上海首家成規模的“創客空間”——“新車間”的創始人之一、臺灣在上海的“創客第一人”李大維面對面。

  40開外的李大維已在上海工作生活了12年,他選擇在上海蘇州河南岸曹家渡寓所附近的雕刻時光咖啡館與記者見面,這裡距離知名的“新車間”僅數公里車程。

  今年早些時候,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特地到李大維和他的夥伴們開設的“新車間”考察,請教兩岸“創客”攜手的秘訣。後來在5月舉行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陳德銘對李大維的“新車間”特別推崇,並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的兩岸“創客”攜手合作。

  在此之前,少有人知的是,在大陸“創客”界頗有名氣的李大維其實是臺灣高雄人,2003年來到上海前,他不僅在美國獲得工學學位,還在洛杉磯從事了一段時間的網際網路行業工作。

  “上海是我來大陸時選擇的第一座城市,後來就紮根在這裡,起初也沒有想過自己會變成‘創客’,但其實後來你會看到,這都是時勢使然,‘創客’到了誕生的時候。”李大維説。

  初來上海時,李大維在一家日資企業工作,從事物聯網方面的智慧硬體設計。後來李大維和他認識的兩岸小夥伴有了“自己出來玩”的想法,2010年在上海永嘉路陜西南路附近一間15平方米小屋裏,“新車間”誕生了,這是一個今天被大家稱為“創客空間”的地方。

  李大維對於“創客”的誕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覺得這是科技進步在一個新階段的産物。“就好像喬布斯當年在他家的汽車房裏試驗研發各種電腦硬體一樣,今天的‘創客’玩的是更高層次的創新發明。”

  “大家的最初動力就是‘在一起玩’,而‘玩’的條件是今天的科技進步已經到了一個智慧硬體研發‘業餘化’的時代,利用已經開放源代碼的平臺,‘業餘化’變得無所不能,大家可以從産業鏈的不同點切入,最終相互合作,研發出超乎工業化大生産一般想像的東西,這才叫‘創客’。”李大維説。

  他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來分析科技進步的不同階段。比如,“喬布斯做實驗的時代”,那時能夠“業餘化”的還只有個人電腦的零部件生産,而且需要像矽谷這樣的孵化環境;到了2000年以後,出現了網際網路技術的“業餘化”,起初大家只會上網發個郵件什麼的,後來每個人在家都能做自己的網頁了,趕上這波浪潮的人,是“創客”的前身;再後來,則是智慧硬體生産的“業餘化”,“正是我們這些‘創客’在做的事”。

  李大維透露,如今自己除了每週或每月會抽空亮相“新車間”,與三五好友一起繼續“玩”研發。他的“創客”事業已經做得更大,正在推動兩岸合作推出名叫AC117的“創客”加速器,專門為“創客”創業提供服務。時下一個名叫EduBot的智慧機器人孵化項目正在加速器內孕育,這種機器人具有語音識別功能,針對特定人群提供教育服務。

  “我的團隊與大陸從事文創行業的民營企業一起,已經成立了眾籌項目,今後‘創客’研發的機器人,很快會誕生幾何級數的服務功能。”李大維説。

  展望這一波“創客”潮流的未來,李大維認為,一方面大陸鼓勵創新和“創客”發展的環境和氛圍正在變得明顯起來,這也是不少臺灣“創客”和科技工作者樂意留在大陸發展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創客”潮流也不排除會帶來一定的“泡沫化”,經過大浪淘沙,會留下的是“創客”不斷超越自我的理念,以及最大範圍進行全社會科普、青少年科普的深刻意義。

  如今,李大維對自己家門口的社區創新屋很感興趣,他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的一次展覽上看到,就在自己家的社區,已經規劃建一個面向大眾的科普空間。

  “我想,儘管現在很多人邀請我到處去演講,時間都有點排不過來,可我還是特別在乎在家門口當科普志願者,告訴上海社區裏的孩子和老阿公、阿嬤,這個時代有多麼新鮮、多麼不可思議。”他説。

  在結束採訪時,李大維向記者感慨:“時代不一樣了,更多的神秘技術會變得‘業餘化’,可以預見的是,在新的階段上‘創客’的未來具有巨大潛能,而事實上,也還有更多未知的領域和能量等待不斷被開發。”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