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情係三晉——兩岸文化聯誼行"閉幕:我們都是一家人

2014年07月29日 10:42:0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你的家鄉在山西,我的家鄉在臺灣。從前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

  15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與山西省主辦的“情係三晉——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在太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聯歡晚會上,近百名來自臺灣文化界的嘉賓合唱起這首經過改編的《我們都是一家人》,字字動情。

  10天的行程,讓臺灣同胞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根同祖的淵源和血濃于水的親情,也使賓主雙方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為山西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及産業發展打開了另一扇窗。自2001年誕生以來,“情係”系列兩岸文化聯誼活動已舉辦了12屆,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

  尋根,讓血脈親情更加真切

  此次“情係三晉”的行程,包含了晉祠、黃河大鐵牛、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知名歷史文化古跡,更特意安排了關帝廟祭拜、洪洞大槐樹祭祖等項目,從根祖文化、信義文化、佛教文化、晉商文化等幾個方面,全面展現了山西璀璨的文化寶藏和繽紛的民俗風情。

  每到一處,嘉賓們最喜歡的一是聽導遊講故事,二就是看地圖,一點一點地讓自己所知道的歷史與眼前的現實重合交疊。“小時候讀三國演義,一定是左圖右史,對照著看,但古地名與現在已經不同了,常常找不到,心裏就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這些地方走一走。”臺灣信和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焦仁和感慨道,“這次活動,讓我對歷史的了解更深了。”

  伴隨著講解,一個個歷史人物仿佛穿越時光,佇立眼前——堯舜大禹、關公、楊貴妃、柳宗元、蘇三……“以前,對我來説他們只是故事裏的人物;但在這裡,山西人提起他們,就像是談到自己認識的鄉親,非常熟悉,非常真實。”來自臺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的陳宜君表示,這讓她很受震動,“也有點羨慕”。

  其實無需羨慕,因為,臺灣與山西有著同樣的根脈。“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已經成為中華根祖文化的象徵,“500年前是一家”的説法,也由此而來。在大槐樹遺址的祭祖堂上,臺灣嘉賓們紛紛找到了自己的姓氏,在代表著先祖的姓氏牌位前點上一炷香。肅穆的大堂上,香火煙霧彌散交融,對於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沒有什麼能比這個場面讓人感受得更為真切。

  助力,開發文化資源寶藏

  和人與歷史的相遇同樣美好的,還有思想的碰撞。10天的時間,討論的內容很豐富。

  “從《又見平遙》的劇場和大同古城規劃,我看到了對古建築的尊重,這是一種進步。但對於可移動文物的保護還要多想辦法,比如晉祠裏的宋代侍女塑像……”臺灣藝術大學的李乾朗教授説。

  “大家都很想多帶一些紀念品回去,可是在各處看到的都是同質化的東西。”臺灣交通大學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的語氣不無遺憾,“這次團裏有一些很棒的設計師和文創方面的專家,如果將來可以合作,對觀光旅遊發展應該會有很大的助力。”

  這些建議,正是眼下的山西所急需的。近年來,山西省致力於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而數不盡的文化寶藏,是山西的一大富礦。據統計,山西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多達452處,在全國各省中位列第一。然而,這些寶藏大都還“養在深閨人未識”,其中一些甚至連山西本地人都沒聽説過。

  如何開發、保護這些文化資源,並帶動山西經濟的整體發展?“文化資源一定要與創意、資本、旅遊和科技相結合!”山西省文化廳廳長張瑞鵬提出了思路,“臺灣的文創走在了我們前面,希望能建立起長效的合作機制。”臺北市政府參事謝小韞則表示,“臺灣的文化界很願意提供自己的專業知識,助力大陸的文化建設。”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