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校園民謠是當今華語流行音樂的源頭
方文山8日在瀋陽出席兩岸校園經典名曲35週年演唱會時接受記者專訪。于海洋 攝
中新網瀋陽9月8日電 臺灣著名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方文山8日在瀋陽出席兩岸校園經典名曲35週年演唱會接受中新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自己在上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聽校園歌曲,校園歌曲影響了他之後的音樂之路。如今成熟的華語流行歌曲是在校園民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肯定地説,校園民謠是當今語流行音樂的源頭。
方文山説,他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聽《那年十九歲》、《龍的傳人》等校園民歌。每次放學回家都要去街上賣“卡帶”,回到家後,一個人關在房間,安靜地一遍一遍的聽。校園歌曲的優美、親切和溫馨讓他終生難忘。
也正是因為對校園歌曲有太多的喜歡,不知不覺,他也愛上了這一行。在之後的音樂創作中,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
他承認,從1975年開始,由校園民謠歌曲大比賽,涌現了一大批音樂奇才,也正是由於他們將臺灣的校園民謠傳到中國大陸,讓大陸的觀眾真正認識和接受了臺灣的校園歌曲。
他説,現如今成熟的華語流行歌曲,很多的歌曲都是在校園民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校園民謠起到了承前其後的作用。“可以説,校園民謠是當今華語流行音樂的源頭。”
他解釋説,雖然如今的流行音樂,不是像30年前由一幫有理想的年輕人在校園裏搞創作,但是,追求的精神都一樣,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感情,去感動觀眾。
面對如今的多元文化,校園民謠將不再回到曾經的輝煌時代。方文山認為,中國的文化非常廣泛,內地市場很大、分群觀眾巨大。校園民謠的市場不會消失,但需要音樂人去共同堅守,去堅持原創精神。(記者 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