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一起到海底“尋寶”去——2014福州漁博會觀察

2014年10月28日 14:13:00來源:福建日報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臺灣漁民率先到福建開展石斑魚的養殖,拉開了閩臺漁業交流的新篇章。經過30多年的發展,漁業交流合作已成為閩臺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本屆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漁博會”)共吸引了臺灣16個漁會組織、20余家漁業公司參加,推動了閩臺漁業交流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臺灣漁會的秘密

  此次前來參展的臺灣展商幾乎都是當地漁會牽頭組織的,展示了密集而強大的臺灣漁會服務體系。臺灣漁會會員有42萬餘人,遍佈全臺40個漁區的漁會組織就如同大樹的枝幹一樣,為各地漁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臺灣海洋大學教授鄭學淵告訴記者,臺灣漁業技術之所以發達和漁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海洋漁業大學最新的科研成果也都是通過漁會牽頭,傳遞給漁民。而漁民在生産上遇到什麼問題,也都可以通過漁會集中傳達。每個月各地漁會都會邀請專家學者到生産一線為漁民排憂解難。

  臺灣水産品流通渠道主要為出口和內銷。出口業已成熟穩定,主要以冷凍産品和優質高檔活品居多;內銷渠道除賣場超市外,魚市直銷是很重要的方式。臺灣魚市場一般隸屬各地漁會,有完善的魚貨分級制度和拍賣制度,對承銷商、拍賣者、結算系統的管理都十分成熟。因此,在臺灣,漁民只需一股腦地把魚運到當地魚貨市場,剩下的銷售環節幾乎不用漁民操心。

  屏東養殖漁業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黃再團表示,大陸能夠對接的漁會組織比較少,漁民各自作業或是“公司+漁民”還是大陸當下的主要模式。因此,未來兩岸在漁會及大公司的基礎上,探索深度合作的空間巨大。

  黃金蜆裏有黃金

  臺灣立川漁場已經連續多次參展漁博會。除了現場售賣的蜆精、蜆錠等高科技保健品外,它的漁業旅遊、生態化養殖等也無不讓人看到了臺灣漁業開發的深度與廣度。

  本次來參展的立川漁場負責人蔡國華告訴記者,安全健康是養殖業生存的前提。要把不起眼的蜆養得金黃飽滿,其過程需要嚴密監控水質、水量、餌料生物等,保證無藥物殘留,保持最佳的生態環境。立川漁場也由此成為全臺第一個取得“黃金蜆生産履歷認證”的公司。

  而真正讓立川騰飛的是它的高科技化轉型。1996年第一瓶立川黃金蜆上市,被證實具有保肝、護肝的功效,獲得GMP食品認證,並榮獲臺灣消費者協會的“消費金牌獎”。此後,立川又與臺糖公司合作,製成臺糖蜆精上市,産品暢銷日本、東南亞等地。如今,立川黃金蜆開發出的系列産品年産值高達30億元新台幣。

  立川漁場還建立了自己的“黃金蜆文化生態館”,讓人了解有關蜆子的養殖、采收的漁業文化。遊客還可以親自下水摸蜆子,品嘗蜆子宴。一枚小小的蜆子,包含了生産、加工製造、高科技提煉、漁業體驗等多個層次,而這也恰是臺灣在極為有限的養殖地裏開拓現代漁業的發展之路。

  蔡國華希望逐步將此模式複製到大陸,並開拓更多的漁産品。

  如何把“魚丸”做大

  隨著ECFA的實施,去年閩臺水産品貿易總量達到13.59萬噸,金額達9.49億美元,佔大陸對臺水産品貿易的70%以上,福建已成為對臺漁業貿易的重鎮。

  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漁業交流合作研討會”的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陳麗嬌表示,福建的原料加工利用率達到44%,遠遠超過全國平均30%的水準。鰻鈣、螺旋藻、綠藻多糖等保健食品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近兩年,臺灣有很多企業也從福建進口原料進行産品研發。兩岸在漁産品深加工合作方面大有可為。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有600多家臺灣企業到福建投資漁業産業,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投資領域涵蓋了水産養殖、水産品深加工、水産貿易、勞務合作以及水産科技交流等。福建先後設立了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産品加工集散基地等平臺,也吸引了大批的臺灣業者。從大陸進口原材料進行深加工,或西進大陸養殖水産已成為臺灣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臺灣冷凍食品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沈達看好大陸西部的市場前景。他舉例説,福州有龐大而成熟的魚丸産業,將來可以聯手臺灣,通過規範化的海産品深加工,開發出“閩臺魚丸”,共同打開西部市場。 (陳夢婕 林娟)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