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2009年4月30日無錫—臺灣的首條海運直航集裝箱班輪“曉江”號正式從江陰港口啟程赴臺已有兩年多的時間。隨著8月29日無錫—臺北民航直航的正式開通,無錫在海空兩方面打造了連接臺灣的立體式交通運輸體系,使兩岸經貿關係更加緊密。
每週往返臺灣各一班
記者從江陰臨港新城物流發展局了解到,海運直航集裝箱班輪航線為“江陰—基隆—臺中”每週五齣發,單趟可裝450個標箱。據悉,“曉江”號每週五12點從江陰起航,週日8點停靠臺灣的基隆港口,週一8點停靠臺灣的臺中港口。
“曉江”號從臺灣基隆港口和臺中港口返回江陰的時間分別是每週日的12點和每週一的20點。目前集裝箱貨運航線去程每週一班,回程一班,每週來回各一班。開通兩年多來,該航線成了無錫與臺灣水路聯繫上的重要紐帶。2009年該航線開通當年集裝箱吞吐量為1088箱,件雜散貨吞吐量為84.67萬噸;2010年該航線集裝箱吞吐量為1868箱,件雜散貨吞吐量為57.95萬噸;2011年1—7月該航線集裝箱吞吐量為510箱,件雜散貨吞吐量為21萬噸。
金融危機中尋求開通
臺灣已成為無錫地區第三大進口貨物來源地,在城市、建設、旅遊等眾多領域,兩地長期都有著良好的互動。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拓展,無錫地區對臺産業的承接也在加速推進,兩岸物流人密切合作、攜手並進,在逆境中培育利因,在困難中實現崛起,不斷攻克難關,推進兩地直航進程。
早在2008年初,江陰臨港新城本著為企業謀福祉,全力打造通暢便捷物流通道,已經著手準備開闢“江陰—臺灣”直航班輪的相關工作。尤其是兩岸“大三通”的消息引起了無錫、江陰兩級口岸管理部門的廣泛關注,當時相關部門已經鎖定了三家海上運輸公司進行了緊急磋商。
當時,江陰市港口管理局已經有開通直航船舶的計劃,並且在積極努力爭取。然而開通直航船舶的首要條件就是來往集裝箱的數量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每週的進(臺灣至無錫)、出(無錫至臺灣)口集裝箱總量至少要達到300集裝箱(PEU)”,業內人士介紹。但由於受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當時短期之內無錫江陰港口要達到這樣的要求還有難度。除了港口方面在作積極的努力,江陰市港口管理局向上積極尋求各級政府的支援。力爭在來年的春節前後開通江陰至臺灣的直航船。
經過一年半的調研、商談和籌備,華浩海運(香港)有限公司在江陰臨港新城的支援下,開闢了“江陰—基隆—臺中”近洋集裝箱直航班輪,再一次提升了江陰港在長江各港口群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為江陰港早日成為“蘇南地區近洋貿易樞紐港”的戰略發展目標又奠定了基石。
電子産品佔航線貨物的50%
據江陰市港口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2008年12月15日,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正式啟動,大陸方面有包括天津、上海、福州、太倉、廈門、泉州等在內的6個港口先後啟動了15條船舶分別直航到臺灣的高雄、基隆、臺北和澎湖。
根據《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無錫江陰港作為向大陸開放的63個港口之一。無錫(江陰)—臺灣直達航線有著廣闊的本地外貿進出口貨源的市場支撐。江陰對臺進出口貿易額始終在江陰貿易往來國家和地區中佔據要位,航線開通前江陰地區2007年對台貿易額為6.72億美元,其中進口5.1億美元,出口1.62億美元,無錫地區對台貿易額為24.53億美元,其中進口為18.06億美元,出口為6.47億美元。通過外貿進出口額集裝箱生成量預估,僅江陰地區對臺集裝箱生成量進出約3萬標箱。在兩岸三通前,僅2008年1—9月期間無錫地區對臺進出口貿易額為18.3億美元,其中進口貿易額為11.8億美元,出口貿易額為6.5億美元。在當時,臺灣對無錫進出口貿易額在所有貿易往來國家和地區中列居前位。對臺出口貿易貨物的種類以電子産品、建材和糧食類居多,其中電子産品數量佔貨物總數的50%。進口貿易以化纖、切片類的化工原料、電子基材等貨物為主,夏普、建鼎、長電、中糧、澄星磷、華宏、瀚宇博德、三房巷、帝斯曼等企業都與臺灣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這也為當時“無錫(江陰)—臺灣”開闢直航線打下了良好基礎。(史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