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在每年春節前後特別是正月十五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是企業招工和農民工返城務工的高峰期,“一票難求”、“招工難”等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用工荒”實際上是指在勞動力市場上,農民工的供給數量與需求嚴重脫節,農民工的品質未能滿足需求,致使用工單位招聘不能滿足生産經營需要的特殊現象。金融風暴發生後,農民工就業趨向發生了明顯變化。
從本質上來説,“用工荒”現象的出現是勞動力供求關係失衡的一個重要信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在今年似乎比往年來得早、來得猛、更複雜,其表現形式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用工荒”三大新特點
一是波及範圍廣。“用工荒”波及的地域範圍進一步擴大,從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用工荒”逐漸蔓延到中西部地區,不僅沿海發達地區招工難,就連歷年大量輸出勞動力的安徽、四川等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用工荒”的行列。隨著“用工荒”波及的地域範圍不斷擴大,一些民工輸出大省想方設法把農民工留在本地就業創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還聯合出臺了一些優惠措施“截留”農民工,願意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數量較往年下降。2010年底,安徽大約有1200多萬農民工外出務工,其中有400多萬農民工在省內實現就業。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目前全省缺工在50人以上的企業有2300多家,缺工總數達25萬人,其中缺工超過300人以上的達到209戶。
二是上演爭奪戰。為了爭奪到廉價的勞動力,上海的企業安排了近400輛長途大巴奔赴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到勞動力輸出大省去接農民工到上海打工,而安徽等地有關部門則極力挽留當地農民工,勸説或挽留他們留在家鄉就近打工,東部和中西部城市之間展開了民工爭奪戰。如安徽專門出臺了進一步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的意見,要求各地制定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的發展規劃和計劃。在擴大省級勞務“對接”的同時,安徽還組織開展“皖北農民工與皖江示範區就業崗位對接”活動,首批18個皖江示範區的縣(市、區)與18個皖北地區的縣(區)簽訂勞務合作協議,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省內流動和勞務合作。最近,“皖北地區農民工與皖江示範區就業崗位對接月”活動再度啟動,有助於緩解皖江示範區企業“招工難”問題。今年春節後,為滿足安徽省內企業用工需求,安徽啟動“春風行動”,將崗位送至鄉下,送至民工家,極力挽留農民工。面對多層次、多形式的勞務對接活動,是外出務工還是留在本地打工,一些農民工猶豫不定,在遠去他鄉與就近打工之間徘徊,這也延緩了節後農民工外出打工的腳步。
三是回流中西部。長期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曾是農民工的輸出地,但近年來農民工就業形勢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去年民工回流的跡象明顯,而在今年春節之後表現得尤為突出,農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已呈現出明顯的態勢。這似乎表明,今年中西部地區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將大大增強。勞動力是隨著産業轉移的,産業轉移是勞動力回流的主要原因。今年東部與中西部上演爭搶農民工現象,折射出勞動密集型産業向中西部轉移呈現出加速趨勢。隨著中西部地區承接大量轉移過來的産業項目,企業用工需求明顯增長,勢必導致勞動力從沿海往中西部轉移。目前,安徽等中西部地區返鄉創業人數呈現不斷增長之勢。去年,安徽建成253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有2.2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各類經濟實體或企業1.1萬個,帶動近17.2萬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實現轉移就業。今年春節後,面對越來越多的“回流”農民工返鄉就業,安徽各地紛紛落實扶持政策,及時細化各項服務措施,打出優厚福利牌,讓農民工在家門口舒心就業創業。
農民工的廉價時代正在結束
今年的“用工荒”比往年更嚴重的三大新特點,表明中國廉價的農民工時代正在結束。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願望強烈,他們盼望在公民權利、擇業就業、工資待遇、子女教育、生活方式、社會保障等方面,都能夠與城裏人享有同等待遇。因此,實際上,當前中國勞動力已不再是無限供給狀態,“用工荒”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客觀現象。對此,我們既不能過分誇大,也不能忽視其發展趨勢,必須客觀正視和把握“用工荒”呈現的新特點,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從總體上看,我國農村勞動力在總量上仍處於供給過剩的狀態,勞動力供給不存在整體性短缺。為什麼在中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背景下會頻繁出現“用工荒”現象呢?
筆者認為,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在經濟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有著自身特殊的歷史和制度背景。“用工荒”現象的出現有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與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密切相關。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每年春節前後,以返鄉和回城為主體的農民工大規模跨區域流動,在我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形成了持續20多年的“民工潮”。然而,自2004年春以來,在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卻相繼出現了以民工短缺為特徵的“用工荒”現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出口急劇萎縮,企業大量削減民工,大量農民工不得不提前返鄉。進入2010年,世界經濟已經逐步走出週期低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漸回暖,我國企業的訂單數量開始增加,這使得對民工的需求大幅上升,勞動力供不應求的現象再度出現。
解決“用工荒”的對策建議
當然,解決“用工荒”,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筆者認為——
第一,切實提高工資水準和福利待遇,保障農民工應有的合法權益。頻繁出現的“用工荒”,其實質是工資待遇偏低。相關勞動部門也要對企業的最低工資、社保繳納等嚴格把關,企業要善待員工,確保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保障。只有真正提高農民工的工資福利待遇,改善生産生活環境,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讓農民工真正實現“體面勞動”,才能破解“用工荒”難題。
第二,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民工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文化技術素質。“用工荒”實質上也是“技工荒”。 政府、培訓機構和企業要採取積極措施,通過建立社會再教育機制,組織引導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培訓就業一體化,不斷提高農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技術水準。
第三,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解決“用工荒”,必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鎮化進程,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加快農民市民化的身份轉換,促進農民工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産業工人。實現農民工的市民化,不僅要求保證他們能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而且也要求農民工在城市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