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北京市今年將針對拆遷成本過快上漲,調控補償金,控製成本。去年6月份,北京市公佈實施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城市房屋拆遷安置和補償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按照市場化拆遷貨幣補償的原則,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而此次,北京方面將調控補償金,語焉不詳───按照市場化拆遷補償的原則是否還會堅持?被拆遷者的利益還能否有效得到保障?市坊之中疑慮叢生。
北京拆遷貨幣補償市場化的原則領全國風氣之先,並獲得了廣泛認可。從實施效果看,以往拆遷中常常出現的矛盾的確減少了,拆遷戶的總體滿意度也在提高,而輿論關注的焦點也從“釘子戶”之類的問題轉移開來。例如在著名酒吧街南鑼鼓巷拆遷過程中,坊間關注的焦點就在鉅額補償金。雖然官方隨後否認了“天價補償金”的説法,但補償金額按市場價評估的事實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確認。
拆遷補償應按市場化原則進行,這是社會共識,也得到了《物權法》等法律法規的支援。
自住房改革以來,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得到了空前發展,房地産行業的整條産業鏈已經形成,房地産對城市化、現代化的推動作用也得到了認可。房地産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對市場規律的逐步認知和尊重基礎之上的,不斷規範發展的土地市場對土地價值的發掘作用則更加明顯。既然房地産是按市場化原則經營,那麼拆遷補償按市場價格進行也就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北京去年出臺的政策受到歡迎,根本在於它尊重了市場化原則,將政府與拆遷戶擺到了一個相對平等的位置,將拆遷戶視作平等協商的市場主體,這與以往截然不同。以往拆遷易産生種種矛盾,根源在於拆遷戶感到自身利益無法得到充足保障,而市場化原則使拆遷戶産生了得到合理補償的信心。這消除了拆遷工作中常見的多種高發風險,促進了拆遷工作的順利完成。
外界之所以對控制拆遷成本心存狐疑,就在於擔心這一原則發生變動。
不可否認,拆遷成本過快上升對地方財政壓力將加大,輕易按市場價格承諾卻無法兌現補償的後果則更可怕。但在房價飆升的情況下(昨天有消息説北京最高房價突破每平米10萬元),拆遷成本快速上升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市場現象,也是保障拆遷戶合法利益的必然結果。地方政府沒有理由將自身利益置於拆遷戶合法權益之上。承受高昂的拆遷成本,讓更多的百姓分享到城市發展的好處,是政府的最佳選擇,也是政府作為唯一拆遷主體的責任。
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原地還房、身份置換、福利保障等形式,也能有效地降低拆遷成本。大望京地區的“城中村”拆遷經驗表明,多數拆遷戶認同城市化趨勢,拆遷戶只是希望能夠在多種拆遷補償方式的選擇中分享到城市化、現代化的成果,逐步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角色轉換。
在可預見的未來,北京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拆遷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作為當下最能為社會接受的方式,拆遷補償市場化方向不應發生動搖。也正是因此,有關方面更需要明示,“合理控制拆遷成本”與“拆遷補償市場化”的關係,以消解公眾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