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越來越多的經濟大省已富可敵國。2月28日發佈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08~2009)》顯示,2008年,廣東省經濟總量已超過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各國中可排到第16位。(《廣州日報》3月1日)
單純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態勢及局部經濟的總量上看,一些開放較早的沿海大省、直轄市的經濟能力和經濟總量,如今的確可以和一些發達國家媲美。如這部最新的省域競爭力藍皮書所指出的,除了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等省的GDP,也超過G20的部分國家,從反映經濟發展水準的每人平均GDP看,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個直轄市也毫不遜色于G20的部分國家,其中上海可排在12位。
但嚴格地説,經濟總量僅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反映,並不是居民富裕程度的反映。如按人口基數測算,顯然我們居民的富裕程度、富裕品質,難與沙特、阿根廷甚至南非的居民生活水準相抗衡。即使我國一些經濟大省、強省的經濟發展規模超越了G20部分國家,也並不能表明當地居民普遍進入發達、富裕的行列。
民富才是富可敵國的根本,如居民的收入水準、住房水準、教育醫療、生活消費、休閒娛樂水準等都是檢驗是否富裕的重要基礎指數。僅從經濟總量上理解富可敵國,顯然有失片面。因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品質遠沒達到發達國家的富裕標準,富裕的含金量還比較低,甚至很多中低收入居民,還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此時,高調論及富可敵國,實在有些“奢侈”。
近來,社會各界日益關注“民富”話題,也有人提出“民富論”。這是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的一件大事,它説明期望“民富”已成為全社會共識。而推動民富,需要我們對收入分配進行深度改革,需要我們通過調節和完善收入分配機制,建立居民收入增長機制,大力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和水準,來進一步夯實民富的基礎。
看富裕程度不能只看經濟總量這個表面,更不能拋開民富這個根本,是否富可敵國的關鍵要看廣大居民的富裕程度,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以及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保障的能力和水準。只有讓廣大居民普遍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發展的積極成果,切身體會到什麼是富裕、享受,並在富裕之後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實現心情愉悅、幸福安康,這才是真正的富可敵國。
從目前來看,在很多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制度、法律體系等方面的不少差距,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化,以及法制建設、社會保障等方面還有很多薄弱之處。只有當居民富裕實現均衡發展時,富可敵國才能展示出真正的力量和意義。否則,不過是一次目光短淺的自我標榜。(唐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