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寶島萬人行”紀實:“臺灣臺灣,我愛你”

時間:2009-03-19 13: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安利心印寶島萬人行”1600名首發團團員3月18日完成了3天的寶島之旅,滿載著大包小包的紀念品,踏上歸途。遊輪遊寶島,人數創紀錄,安利團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首發團對此行好評有加,而團員們的大方消費,也讓臺灣商家為之驚喜。

  “第一次親密接觸”

  首發團3天的行程,分別選取了臺灣北、中、南三處代表性旅遊點。第一天到基隆港,隔天到花蓮港,第三天到臺中港,體驗臺灣都市和自然景觀的多元面貌。

  此次絕大多數團員都是首次遊寶島,“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滋味如何?來自江蘇無錫的奚偉年女士,看到太魯閣的雄奇山水時説,一直聽“寶島臺灣”,這一來才知道“寶”在哪。

  兩岸隔絕多年,寶島對大陸游客而言有著特殊的魅力。奚偉年説,她遊遍歐美、日本、澳洲,就是沒機會到臺灣,這次終於一償心願。一天半走下來,讓她也想帶家人來再遊一次臺灣。

  遊寶島,臺灣精緻小吃不能缺席。基隆夜市的蚵仔煎、花生湯圓、天婦羅、愛玉冰,各種小吃讓旅遊團大快朵頤。上海的李亦峰説,他品嘗了豬腳、泡泡冰和蟹肉羹,吃得真是“流連忘返”。

  旅行團的一路的餐飲經過精心安排,極品軒、青葉、欣葉、吉品海鮮等四家臺北的知名餐廳展現臺灣美味。送給每位團員的伴手禮,也展現了主人的用心,臺灣最有名的鳳梨酥、米香、蜜餞、太陽餅……網羅臺灣特産。

  禮貌週到的服務,沿途熱情的民眾,也給團員錦上添花的好心情。“碰到每個人都客氣,熱情,回去後肯定要好好宣傳一番。”剛剛遊完太魯閣的楊光説。兩天行程下來,估計很多團員和他都有同感,18日上午郵輪抵達臺中港時,許多團員高喊“臺灣真熱情可愛”,“臺灣臺灣,我愛你”。

  “錢潮狂襲而來”

  此次安利赴臺旅遊的員工,都是年業績達百萬元人民幣的傑出直銷人員,因此有“精英團”之稱,購買力自然不同凡響。臺灣安利總裁劉明雄預估,1萬名團員,將為臺灣創造6億多元(新台幣,下同)的商機。

  首批1600位團員不負眾望,第一天在以參觀為主的臺北故宮,就刷了120萬元,讓“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等商品補貨補不停。下午,旅遊團來到信義新光三越和101大樓,大家更是信用卡“刷到爆”,光是新光三越百貨就進賬數百萬元。

  17日首發團遊太魯閣,花蓮縣政府觀光處在花蓮港邊特設33個攤位。安利人掏出人民幣、新台幣、消費券,無論是茶葉行、玉石鋪還是糕點麻糬店,絕大部分攤位被掃個“河干海落”。花蓮觀光處粗算,當天總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這還沒算上安利公司當場向花蓮一家食品公司下訂單,要送每個團員一組麻糬禮盒,1.2萬份,總額就是150萬元。公司副總經理陳涂城説,他把這一消息回報董事長時,董事長在電話那一頭哈哈大笑。

  對於臺灣不景氣的經濟而言,這樣的搶購畫面確實令人振奮。《中國時報》17日的評論説,萬人頂級陸客團第一波盛大抵臺,短短一天內,從故宮掃到101所在的信義商圈,錢潮狂襲而來,兩岸芥蒂瞬間淹沒無蹤!

  其實16日的臺灣還迎來一個更大的好消息,臺“交通部觀光局”指出,加上安利首發團,16日當天共有5600位陸客造訪,人數爆出大陸赴臺遊開通以來的新高。

  去年大陸赴臺遊剛開通之後,大陸游客人數一度低迷,令島內業者十分失望,但奧運過後,大陸游客數目開始大幅增加,臺“觀光局”和旅行業者預估,今年下半年應可達每日3000的人次目標。

  叫一聲“同胞”

  安利首發團到臺,臺灣人的熱情好客有了絕好的展示機會,臺灣商家與地方官員對大陸游客的重視也顯現無遺。

  16日上午8時,基隆港舉行了盛大的舞龍舞獅和“八家將”表演,基隆市長張通榮及多名“立委”到場,歡迎安利首發團到達。17日到花蓮,18日到臺中,兩市都舉行了熱情的歡迎儀式。

  花蓮縣副縣長張志明17日專門巡視攤位區,要求帳篷販售區必須盡善盡美,務必讓外地觀光客感受花蓮待客誠意,同時會發放意見書,希望大陸觀光客把好的帶回去,把不良觀感留下來,讓花蓮縣府再求精進。

  島內商家也早早做好準備,搶佔首發團商機。新光三越為每位團員準備了伴手禮,吸引他們前來購物,並專門開了40多個退稅服務台,加派100多人接待。阿里山的店家説,導覽手冊和店裏標示都已經換成簡體字,就連買賣東西稱斤論兩的單位都要做調整,甚至臺灣叫慣了的“先生”、“小姐”,都換成“同志”、“同胞”。 

  以安利首發團為標誌,大陸游客的加速涌進鼓舞了臺灣業界的信心。受到首發團的到來及浙江近千名遊客經“小三通”赴臺旅遊的影響,已連續多個交易日上漲的臺灣旅遊股16日再度應聲大漲,龍頭股晶華酒店尾盤收于漲停(7%),帶動旅遊股類漲幅高達6.71%,同時與旅遊有關的航空股也大幅上揚。

  《中國日報》17日社論説,大陸貴客團來臺的意義,不只是錢進臺灣而已。兩岸間的觀光、參訪、合作或交流活動,能一點一滴拉近彼此的距離,增進相互的了解。這種以實質利益與人際接觸,讓兩岸關係增加良性互動的事,值得鼓勵。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