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0%,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創9個月來新低。該指數雖持續回落但仍保持在50%以上,但從走勢上看,今年以來除3月份短暫回升以外,持續小幅回落,顯示出經濟增速呈平穩回落態勢,業內人士認為,這顯示宏觀調控政策取得積極成果。
各項指標均現回落
PMI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之一,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計算而成,分別為新訂單指數、生産量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製造業經濟衰退。
當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PMI各分項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其中5月新訂單指數為52.1%,比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生産指數為54.9%,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50.5%,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從業人員指數為50.9%,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為60.3%,比上月回落5.9個百分點。
針對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調查情況,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分析認為:“繼4月份以後,5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落,反映經濟增長回落的可能性加大。特別是購進價格指數較大幅度降低,預示通脹預期可能改變,去庫存活動可能增加,這些都會使經濟增速減慢。”
訂單庫存拉低PMI
在各項指標中,訂單指數的下降對5月整體PMI的影響最大。5月新訂單指數由4月份的53.8%回落至52.1%,是整體PMI回落的主要原因。20個行業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13個行業達到50%以上;金屬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7個行業低於50%。從區域來看,東、中部高於50%;西部低於50%,為48.5%。從産品類型來看,原材料與能源、中間品和生活消費品類企業高於50%;生産用製成品類企業低於50%。5月訂單的回落符合歷史上的季節波動規律,季節性原因是5月份訂單回落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包括企業進行庫存調整,從而導致需求回落等也拉低了訂單指數。
庫存指數下滑,也表明經濟開始“去庫存”。5月份原材料庫存指數和産成品庫存指數均比4月份有所回落。再考慮到當前企業庫存已經較多,表明經濟開始或即將進入“去庫存”階段。“去庫存”的觸發因素可能是商品價格出現的調整。5月份國際商品價格出現了新一輪調整,帶動5月PMI中的購進價格指數由4月份的66.2%回落至60.3%。未來價格的走勢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去庫存”的程度和持續時間。
政策方向短期難掉頭
儘管經濟回落趨勢已定,但國內通脹壓力仍難言消退,且加之南方多省市持續大旱和電荒短時間內難以緩解,年中附近物價繼續走高可能性很大,目前市場對國內通脹水準二季度創出年內新高的預期仍然非常強烈,因而PMI繼續回落短時間不會影響政策方向,但預計政策會更趨謹慎,且頻度有所收斂。
民生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張磊認為,宏觀政策繼續維持現狀的可能性較大。“考慮到政策效應的滯後,現有政策緊縮效應仍在持續,貨幣的緊縮導致企業層面生産困境。預計現有政策不具備繼續加碼的條件,但短期內難以放鬆。”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認為,5月份CPI漲幅有可能再次創近兩年的新高,甚至不排除在6、7月份繼續走高的可能,當前貨幣政策仍將圍繞“抑通脹”展開。
“經濟下滑速度很快,仍面臨一定的回調風險,管理層如何在不加劇經濟波動並避免對實體經濟有過大傷害的前提下出臺措施來緩解通脹壓力,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關鍵。”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周明劍稱:“預計緊縮政策暫時不會退出,但政府應考慮結構性的微調,對中小企業加大扶持的政策,以免對實體經濟産生大的傷害。” 黃鶴 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