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我國外匯佔款大幅增加 熱錢流動出現拐點

時間:2010-09-20 09: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繼4月份我國外匯佔款增量超過2800億元創年內天量後,8月份我國新增外匯佔款達到2430億元,創出年內次高,也創出近4個月來新高。分析人士認為,外匯佔款數據的變化,凸顯出當前流入我國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正呈現“由出轉入”格局,熱錢流動出現拐點。

  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8月份,我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達210368億元,較7月份新增2430億元。

  這是近4個月來我國月度新增外匯佔款首次突破2000億元。近幾年來,我國新增外匯佔款量持續增加,今年3、4月份增量更是超過2700億元。但繼4月份我國外匯佔款增量超過2800億元後,5月份新增量驟降至1300多億元,6月份更是進一步下滑至1100多億元,創下2008年11月以來新低,7月份新增外匯佔款雖有所回升,但仍未突破2000億元關口。

  外匯佔款是銀行收購外匯資産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一般來説,貿易順差、外資使用以及海外熱錢流入等因素是引起外匯佔款大幅上升的主要推手。除了有順差等因素外,研究者認為熱錢的變動已成為我國外匯佔款波動的重要原因,通過外匯佔款的變化,往往可窺視出熱錢流動的軌跡。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數據,8月份我國貿易順差為200億美元,遠低於7月份的287億美元,但在8月份貿易順差增量驟降30%的同時,這個月外匯佔款卻出現了20%的大幅增加。兩個月裏,貿易順差與外匯佔款截然不同的走勢,讓熱錢流動的陰晴變化盡顯無疑。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分析認為,短期國際資本正在從流出轉向流入,熱錢流動的拐點已經出現。“今年前4個月,外匯佔款增加明顯,同時中國也遭遇到持續大量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入。然而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因素影響,5至7月,中國又開始面臨持續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出,期間外匯佔款增量也出現了減少。短期國際資本流出在6月達到峰值,7月流出開始放緩。”張明説。

  張明認為,導致短期國際資本在2010年4月至7月持續流出的最重要原因,在於4月份希臘危機的爆發再度改變了全球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全球投資者重新進入去杠桿化進程,使得短期國際資本呈現出從風險資産市場向無風險資産市場(美國國債市場)流動的格局。另一個原因在於,這段時間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削弱,中國政府針對房地産市場的宏觀調控也打擊了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信心,升值預期與資産溢價預期的削弱共同導致了短期國際資本的流向逆轉。

  專家指出,未來導致短期國際資本流入的因素可能會得到強化。其中,隨著全球金融市場在短期內再度趨於穩定,去杠桿化過程正在終結,短期國際資本再度向風險資産市場流動;此外,在人民幣匯改重啟以來,儘管目前市場上雙向波動的特徵非常強烈,但市場上仍普遍存在人民幣會繼續升值的預期,這也將引發熱錢的流入。

  “目前發達經濟體復蘇之路仍相當曲折,寬鬆貨幣政策料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維持下去,其釋放出的大量流動性自然要尋找出路,並投向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因此未來熱錢流入態勢仍很嚴峻。”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仇高擎説。

  “如果本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強度並不高於美國次貸危機,那麼本次短期國際資本流出的持續時間也不會超過兩個季度(上一次持續時間是從2008年第4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這意味著當前我們可能重新迎來新一輪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張明説。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