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國外媒體的一則報道,再次牽動了國內鋼企的神經。
報道稱,中國五家主要冶金企業與必和必拓、力拓集團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提升鐵礦售價達成協定,根據這一協議,抵達中國港口的鐵礦售價,將從2009年的每噸62美元提升至84美元,升幅為40%。
這似乎意味著,正在進行的新年度鐵礦石談判,已經有了初步結果,至少是有了“定價標準”。而《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多家國內鋼廠了解到,目前新年度的鐵礦石談判仍在進行,而鋼廠目前與三大礦山均為臨時定價,而且所定價格並不相同,因為去年中國並沒有與三大礦山達成長協價格協議。
中小鋼企接受“臨時定價”
“目前鐵礦石談判仍在以寶鋼為代表進行,説五家冶金企業單獨與三大礦山企業達成協定不太現實,而三大礦山企業同時都同意漲價40%的協議就更不可能了。”國內一家鋼産量在前十位的鋼鐵企業高層對記者分析。
上述高層透露,目前他所在的鋼廠從三大礦山企業購買長協合同礦的價格,基本是按照去年日韓企業與三大礦山企業談定的長協價格在執行。
按照去年力拓與新日鐵達成的年度長期協議“首發價”,澳大利亞鐵礦石的離岸價格為61美元/噸,而日韓企業與巴西淡水河谷簽訂的年度長協鐵礦石離岸價格為55美元/噸。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鋼鐵企業都“有幸”享受這樣的價格。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幾家中小鋼鐵企業已經與必和必拓達成“臨時價格協議”,目前採購鐵礦石的價格比日韓企業去年的“首發價”要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