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值對美國非壞事 揪住人民幣才是“致命傷”

時間:2007-11-28 09:46   來源:環球時報

像眼下這樣在信用危機之後揪住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放,給人們對美元的信

心造成了致命的傷害。(資料圖片)

  在許多人看來,美元貶值不祥地預示著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結束。特別是在過去一個月中,一個通常從不擔心外匯市場每日波動的國家現在卻被多次提醒,美元目前的購買力大不如前,對英鎊的比價過去六年中下降了35%,對新興的貨幣歐元貶值了40%。  

  美元貶值對美國未必“不祥”     

  許多人撰文大談美元下跌末日論的象徵意義以及相伴而來的金融問題。美歐兩地的評論家形成一致觀點,全球經濟力量的平衡發生劇變,天平由美國一方倒向了實力雄厚的歐洲和新興的亞洲。     

  23日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分析文章稱,美元貶值,或許是好消息。首先也是最鮮明的觀點認為,造成貨幣比價大幅波動的原因有很多。劇烈的、劃時代的和地緣政治的變化常常不是最好的解釋。     

  相反,一些較普通的因素,如各國短期利率的差別,暫時的金融和經濟不平衡,以及農礦産品——如某些産油國生産的石油——的需求和價格發生突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解釋目前美元下跌的原因。     

  美國利率呈下降之勢,而歐洲利、率卻保持穩定,甚至可能會提高。美國的貿易逆差仍然巨大,而美元持續貶值正在縮小其規模。加元是對美元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之一,像加拿大這樣的國家因能源産品出口的大幅增加而獲益匪淺。造成目前這種走勢的另一個因素是,世界央行敏感地調整了外匯儲備的組合,使其更加均衡。     

  在1985年至1995年之間,美元對世界幾大貨幣的比價也曾下降43%,降幅比過去六年略大。那段時間裏,也有人可怕地宣稱,美國的經濟大國地位已經結束。     

  但是結果證明,正是那幾年為美國經濟出現過去35年來最強勢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揪住人民幣不放是“致命傷害”     

  近期美元疲軟不僅是因為次級債問題,也源自美國在中國和中東的外交政策需要。最嚴重的持續性危機不會出現在華爾街,而會出現在中國和利雅得。     

  英國《金融時報》23日的文章稱,這場信用危機之所以導致美元貶值有三個原因。首先,外國投資者是大量抵押債券的持有入,他們退出這個市場的願望只會降低對美元的需求。其次,抵押行業的問題可能會引發信貸緊縮,從而導致美國經濟不景氣。第三,美國經濟中的風險迫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放寬貨幣政策,而大多數中央銀行現在都不願意這樣做。     

  自9月以來,美聯儲已經兩次放鬆銀根,而且很有可能在明年進一步放鬆。房地産業的蕭條可能會蔓延到此前一直在高速發展的非住宅類建築行業。不斷上漲的油價可能會減少耶誕節期間的零售額。     

  任命來自高盛公司的保爾森擔任財政部長本該導致美元大幅升值。但對於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要求破壞了他所扮演的這一角色。保爾森不久前發表了支援美元保持強勢的講話,但美國國會威脅要對中國進口商品施加新的關稅,除非北京讓人民幣升值20%到30%。     

  一個天大的諷刺是,華盛頓減慢中國崛起速度的努力有可能削弱美國經濟實力的根基之一,即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像眼下這樣在信用危機之後揪住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放,給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造成了致命的傷害。     

  人民幣升值將終結美“消費黃金時代”     

  中國通貨膨脹率最近快速上漲(10月份為6.5%),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是經濟迅猛增長不可避免的結果。幾乎沒有人問,一個生産力取得極大發展、有功於全球價格下降的國家,為何不能降低本國的物價。相比之下,美國19世紀同樣迅速的工業化在100多年的時間裏帶來了物價的穩步下降。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24日文章認為,中國的高物價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高物價,是美國低物價的直接後果。當中國政府及中東和拉美政府終於著手消除本國的通貨膨脹之時,繼之而來的將是全球購買力的大規模調整,美國則是受損的一方。     

  為維持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地位,中國必須擴大貨幣供應以購買它每年對美國出口獲得的美元。由於可買的美國産品不多,這些美元的很大一部分被中國當做了一種外匯儲備。     

  這一舉措使中國産品對美國人來説比較便宜,而且限制了美元的全球供應,從而降低了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反過來,人民幣供應量迅速增加,抑制了生産率上升可能造成的價格下降的壓力。     

  然而,當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使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地位越來越難以維持時,中國允許本國貨幣升值的那一天必將到來。大多數經濟學家擔心,這會使美國的消費陷於停頓,導致全球衰退。     

  以美國永不滿足的消費意願為全球繁榮先決條件的經濟模式的荒謬性,歸結到基本因素時也就不難理解。假設五個亞洲人和一個美國人因遇海難而身困荒島。為獲得最大效益,遇難者作出一種安排,由一名亞洲人去釣魚,另一人去打獵,第三人採摘水果,第四人撿柴,第五人做飯。而美國人的任務就是吃。在現代經濟學家的眼裏,那個美國人顯然就是這種微觀經濟的動力;如果沒有他的大量消費,這种經濟就會停滯。     

  美國的每人平均GDP為4.3萬美元,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排名,以每人平均經濟産出衡量,美國現居全球第4位。中國的每人平均産出為7600美元,居第86位。然而,由於中國人口達13億之眾,其經濟産出總額已然躍居全球第三。大多數預測人士估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經濟總體規模將超越美國。但是,考慮到不斷走弱的美元及這種降勢使美國經濟不可避免地減速這些因素,“換崗”的時間將大大提前,很可能在未來五年。貨幣調整或許很快將美國在按每人平均GDP排名的全球20強中淘汰出局,屈居希臘和新加坡這些國家之後。

編輯:張方翼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