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
時間:2008-06-23 15:26 來源:環球時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日宣佈,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宿景祥説,在國際石油價格的猛烈飆升中,很多國家早早就大幅減少了成品油補貼,中國幾乎是保持成品油價格低緩上漲“抵抗韌性最強的一個國家”了。他説,必須認識到政府的石油補貼對於降低經濟成本、控制通貨膨脹已經發揮了相當的作用,但是,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上躥,過於巨大的石油補貼已經成為政府財政的一個極其沉重的負擔,一旦出現財政嚴重吃緊的問題,那對宏觀經濟將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國際油價不停上漲的趨勢下,國內成品油價格早晚要上調。
宿景祥説,從財政負擔的角度看,除了石油補貼本身,今年中國還遭遇了一些預料之外的巨大困難,政府需要額外投入非常大的財政支出,相信中國政府這次做出調整成品油價的決定,絕對是一個權衡再三的艱難決定。宿景祥也説,中國經濟的一些領域同樣也受到了國內油價太低,成品油供應緊張的影響,而提高油價,對於緩解這種因為供油不足而導致的生産困難也是有不小幫助的,另外,上調油價,同時也能提高中國社會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的動力。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蔡志洲説,目前中國工業企業佔石油消費總量的40%。中國高價從國際市場上購買石油,低價賣給國內消費者個人和生産企業,而它們繳納的稅收甚至不足於彌補它們消耗的國家補貼。從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來看,這樣的做法類似于“中國政府補貼境外的消費者”,雖然國家會有一定的外匯收入,但財政補貼沉重,也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經濟研究室柴瑜研究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反映出中國的國內油價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也是一種必然趨勢。柴瑜説,過去幾年來,國際油價一路飆漲,但中國國內油價波動不大,這主要是因為政府考慮到油價上漲對通貨膨脹會造成的新的壓力,實施了油價補貼,從而儘量減少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經濟的衝擊。隨著這次政府上調成品油價格,能源、資源等生産性材料價格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很可能對國內的通貨膨脹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這次油價上調,無疑是政府在油價補貼與上調油價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之間權衡之後作出的決定。”柴瑜強調説,“不管怎樣,從長遠來看,中國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肯定是大勢所趨。”
編輯: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