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重慶舉行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協議。島內媒體普遍認為,ECFA的簽署在兩岸關係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也為兩岸關係前景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ECFA有助臺海和平繁榮
臺灣《聯合報》在今天的頭版刊登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全文,並在其他兩個重要版面以《ECFA簽了》為醒目標題,對兩岸簽署ECFA進行了詳細的報道。
《中國時報》將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相關新聞列為“焦點新聞”,關注兩會領導人對此次會談和簽署ECFA重要意義的表態,並報道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臺灣當局相關部門及美國智庫肯定ECFA對臺灣經濟的實際效益。該報在今天刊登《馬:簽署ECFA有利産業創新》,文章引述馬英九的話:“簽署ECFA對臺灣開展全新的時代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一種創新,將臺灣打造成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臺商營運總部及外商區域營運總部,有創新觀念才能繼續往前邁進。”文章指出,“兩岸簽署ECFA,有助臺海和平與繁榮”。
《經濟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題為《ECFA簽了 兩岸關係里程碑》的兩會領導人重慶會談大幅照片,並用“雙社論”模式對ECFA進行解析。《經濟日報》在社論中指出,簽署ECFA之後,兩岸終於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雙方的經貿關係將變成雙嚮往來、更加自由,但也更有制度與規範的新合作關係。
《工商時報》也在頭版刊登了題為《ECFA簽了 兩岸全面大三通》的文章和兩會領導人重慶會談照片,並在《兩岸全面通商時代來臨》的文章中指出,兩岸中斷近60年的“三通”進程,在近兩年陸續完成通航、通郵後,ECFA的簽署象徵著兩岸全面通商,也正式宣告兩岸關係進入“大三通”時代,併為兩岸參與新一輪國際競爭提供了強力支撐。
《旺報》頭版刊登《兩岸簽署ECFA 臺灣經貿大躍進》的文章。該報刊發的社評説,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舉行並簽署ECFA,這是自1987年開放臺灣人民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關係發展最關鍵的一步,也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時代奠定了制度化的基礎。
“中央社”網站在要聞位置報道了會談消息。報道引述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的話:ECFA必將再為兩岸關注的未來經貿發展注入成長動能,使兩岸關係走向“互惠繁榮”的境界。
ECFA關稅減讓臺灣賺到錢
ECFA的簽署,讓臺灣工商農漁等相關業界受益,他們十分興奮。島內媒體紛紛列表、算細賬,表示ECFA的簽署,大陸多有讓利,臺灣賺到了。
今天出版的《中國時報》用大篇幅文章評論ECFA簽訂後,臺灣工商産業界的受益情況。《ECFA關稅減讓,我將倒賺261億》一文中説,兩岸簽署ECFA後,大陸對臺灣調降關稅的早期收穫産品清單計539項、僅此大陸方面關稅損失就達295.7億元(新台幣,下同);臺灣對大陸降稅項目有267項、臺灣方面關稅損失34億元,兩者相扣減後,臺灣將少付261.7億元關稅,估算雙方關稅損失比例為1比8.7。
《旺報》在重要版面刊登了《王毅:陸資入臺可創就業機會》,文章正面評價簽署ECFA可降低經營成本,可促進就業空間,有利於更好地形成兩岸産業佈局,使兩岸資源更有效配置,在各自提升競爭力的基礎上,更好協力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兩岸關係先經後政先易後難
島內媒體在關注ECFA簽署的同時,對於臺灣與別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大陸方面是什麼態度十分關注。
今天的《中國時報》在頭版刊登《臺灣與他國簽訂FTA,王毅表示合情合理》的文章。文章説,中臺辦主任王毅用“合情合理對待,務實妥善處理”兩句話,表達了大陸對臺灣與他國簽訂FTA的態度。王毅表示,只要兩岸保持良性互動,不斷增進互信,對於臺灣與其他國家商簽FTA的希望,他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文章説,在被問到何時是開啟兩岸政治對話的時機時,王毅表示,大陸目前仍然堅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兩岸剛簽署ECFA,經濟領域仍有很多課題需要一個個協商,所以,今後一段時間,兩岸關係的重點應先放在經濟、科技交流,隨著兩岸關係不斷發展,還可增加一些文化、教育交流。“政治問題是兩岸關係的核心,隨著兩岸關係不斷發展,遲早要面對,但不是現在,將來時機成熟後,雙方可以創造條件。”
此外,臺灣TVBS、中天、東森等電視媒體,則及時報道了兩會領導人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以及島內知名人士、各界對ECFA的反應。(記者 徐蕾 吳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