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廟會彰顯陜西風骨 曲江文旅傳承中國年文化

時間:2012-01-18 08:56   來源:新華報業網

  承載千年文化積澱,盡覽今朝古都新貌,“品味陜西——第二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註定將開啟一段心靈的朝聖之旅。

  自1月26日(正月初四)至30日(正月初八)的五天時間裏,徐徐展開的磅薄卷軸將傾瀉出曼妙、炫彩的中國元素。在這裡,可以遙望到一個逝去千年的王朝的依稀背影,也可以觸摸到一個風骨駿爽、氣韻雄渾的今之陜西。

  西北風情 閃耀臺灣新春

  春節廟會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活動,濃縮了千百年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精華,是老百姓過年休閒遊樂、享受喜慶吉祥生活的理想場所。就此意義而言,第二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定格陜西,並非偶然。

  陜西是炎黃故里,中華文明正源發源地。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陜西留下了燦爛的人文資源,是中華文明中最輝煌、最有代表性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周、秦、漢、唐時期所展現的“秦漢雄風”和“大唐盛世”景象所創造的輝煌成就,不僅將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到了巔峰,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連接東西方文化、文明的紐帶,更是佛、儒、道三教聖地。

  為了進一步挖掘傳統節日深厚的文化內涵,引導兩岸民眾繼承和弘揚中華民俗傳統文化,由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陜西省友好協會以及臺中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共同主辦、西安曲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和臺灣唐龍藝術有限公司承辦的“品味陜西——第二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于2012年春節期間在臺中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盛大開幕。

  此次廟會分為民俗文化表演、傳統手工技藝、陜西小吃品鑒、今昔陜西展示等四大板塊,通過現場表演、圖文展現、書畫展、賞玩品鑒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全方位展示陜西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姿多彩的人文底蘊、豐富多樣的民俗底蘊,讓臺灣人民全面深入感受到陜西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地的包容性、多樣性與陜西人民對同根同源祖國同胞的熱情好客。

  此次廟會囊括了陜西幾乎所有的傳統美食,包括biangbiang面、肉夾饃、牛羊肉泡饃、灌湯包、蜂蜜粽子等在內的20多種陜西特色小吃,讓臺灣民眾不僅可以品嘗到最地道的陜西小吃,還可以觀賞到獨具一格的小吃製作技藝。同時,蜚聲海內外的皮影、布老虎、安塞剪紙、西秦刺繡、提線木偶、陜西面人、面花、泥塑、木版年畫等9類傳統工藝産品也將在此精彩呈現。據主辦方介紹,為了提高臺灣民眾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將邀請大家親身體驗傳統手工藝品的製作過程。此外,陜西民俗文化表演也是其中的一個重頭戲,這部分融合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等內容,匯聚了包括陜北民歌、秦腔、華縣皮影戲、安志順陜西鼓樂等在內的非遺項目,向臺灣民眾全面展示三秦大地的文化風貌、陜西人民的多才多藝和陜西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而今昔陜西圖片展,將通過新老照片及“陜西八大怪展區”展示歷史陜西與當代陜西風采,使臺灣民眾在領略到陜西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也感受到中華民俗傳統文化的蓬勃發展。

  總而言之,此次廟會將通過可吃、可看、可玩、可參與的展示形式,為臺灣人民奉上一個獨具西北民俗風情、文明時尚、和諧歡樂的節日盛宴,讓臺灣同胞在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中,在歡樂祥和的暢遊中,感受陜西的風采和韻味。與此同時,臺灣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活動也將在廟會上“集體亮相”,共同演繹兩岸人民一家親的美好情愫。

  新意迭出 昇華廟會文化

  千百年來,廟會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以頑強的生命力穿越時空,延續至今。作為一種社會風俗,廟會在多年的發展進程中沉澱、凝結出自己特有的文化——感恩祈福、營造祥和,彰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帶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點。

  不少專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説,現代的廟會更是一種傳統與創新的融匯,儘管增加了形式和內容,但廟會特有的文化核心沒有變,貫穿于廟會上的種種喜慶活動,依然是人們追求和諧、大膽創新的精神體現,寄託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源遠流長的廟會對深居鬧市的市民來説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記憶,它給市民提供了體驗傳統文化和尋找心理慰藉的載體。新的表現形式,新的活動內容,融匯傳統的文化氣息和民俗風味,刪去了繁瑣的禮節和陳舊的儀式,古樸中增添了時尚的氣息。如今的廟會,早已不是舊式廟會的複製和翻版,它是在經過自身的揚棄之後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貫通,達到了新的契合,而這也許正是延續至今的廟會文化的“根基”所在。事實上,作為中國人傳統的節日形式之一,海峽兩岸的廟會形式各具特色,但都深受兩岸同胞喜愛。

  正在基於這樣的認識,承辦方之一的曲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努力在傳統、現實和未來之間尋找文化的連接點,並且以更高的標準、更嚴謹的態度來看待廟會文化,力圖打造出雅俗共賞、健康文明、文化豐厚的廟會文化品牌,讓兩岸民眾能過上一個“年味”濃郁、文化深厚的喜慶年。

  曲江文旅是在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領導下,由西安曲江文化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投資設立的大型文化旅遊企業集團。運營有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公園、大雁塔景區、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城墻遺址公園、寒窯遺址公園、秦二世陵遺址公園等一批主題性公園,擁有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國家5A級景區。目前,曲江文旅已建立起涵蓋旅遊産業研究、旅遊項目策劃、景區投資運營管理、旅遊餐飲酒店、旅遊商品開發、旅行社、旅遊地産、旅遊管理輸出等全鏈條的文化旅遊産業集群,成為中國西部最具創新性、發展速度最快的文化旅遊品牌,並榮膺“世界文化旅遊目的地”等國家級榮譽10余項。

  此次廟會整體展示設計以“時光通道”為概念:入口處設置投影螢幕,迴圈播放陜西形象宣傳片;兩側為今昔陜西影像展和陜西八大怪影像展;展區內分為陜西小吃展區、民間手工技藝展區和“這裡是陜西”民俗文化表演區。

  就拿陜西小吃品鑒來説,其包含了三秦大地的各類小吃,主要分為關中小吃、西府小吃、陜南小吃、陜北小吃四部分。曲江文旅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結合臺灣人民口味又不失陜西風味的20多種小吃進行現場售賣,遊客不僅可以品嘗到最地道的陜西小吃,還可以觀賞到獨具一格的小吃製作技藝,讓臺灣民眾感受到濃郁的陜西風情。據悉,小吃均由曲江文旅旗下的盛唐禦宴基地大唐芙蓉園禦宴宮主理,確保原汁原味。

  而民俗文化表演的演出主題為“這裡是陜西”,融合多項表演內容,使用有陜西地域特色的樂器進行現場伴奏並結合部分電子伴奏,還集合了民歌、舞蹈、戲曲、曲藝、民樂、儀式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表演全方面展示三秦大地的文化風貌、陜西人民的多才多藝和陜西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

  對文旅産業的深耕,使曲江成為一片文化創意激蕩的熱土。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曲江文旅品牌的打造和城市形象的整體提升。

  文化交流 探索多元模式

  作為民俗的“活化石”和獨具中國特色的“狂歡節”,廟會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也是生産力,更是一個地區的軟實力。廟會還能夠有效地帶動消費,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直以來,傳統的廟會文化都是兩岸人們春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歐美一些國家也開始異常重視中國的農曆春節,在中央倡導的文化産業改革精神指導下,廟會能否像環球嘉年華一樣得到專業化、規模化運作,從而走向世界?

  毋庸置疑,廟會作為春節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它包含的傳統習俗、民間風情和禮儀文化,彰顯出中華民族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新時期的廟會文化不應該只是傳統廟會文化的復興,而應該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讓世界各國人民看到一個立體的、多彩的、充滿激情與創造力的中國文化形象,進一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近年來,曲江在文化産業領域大顯身手,並以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無可比擬的人文景觀向全世界宣傳和推介了中國國家形象。自2005年開園,大唐芙蓉園喜迎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到訪,開啟了國內外領導人再次會晤的先河。尤其自2010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之後,“芙蓉外交”一詞便不脛而走,成為促進國與國之間進行文化交流,推動國與國之間睦鄰友好關係深入發展,同時創造文化和經貿合作機遇的經典範例。

  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是,2011年以來兩岸交流互動有了很大進展。據統計,有11位大陸省部級官員率團訪台,除簽訂大批採購訂單外,還有頻繁的文化交流活動,這説明中華文化是維繫兩岸關係根基的重要紐帶。此次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顯然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又一個亮點。

  曲江文旅認為,廟會是傳統、歷史、民間、民俗文化的一個剪影,也是展現老百姓生活風貌的一個窗口,是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縮影。廟會文化是中華文化獨有的文化品牌,包含著非常豐富的中國元素,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基本特質。廟會應該走進當代、走向未來,在發展民族文化、振興文化産業和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既要挖掘傳統民俗內容,也要加入現代時尚元素,把固有民俗與現代廟會相結合,推陳出新,在形式上不斷創新,使廟會更具時代特色,符合現代人求新求美求異的心理,符合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群體的要求。同時,還可以將廟會上最常見的商品進行整體包裝,利用廟會特有的宣傳形式,使這些有中國味的産品走出去。

  對於曲江文旅而言,此次承辦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正是挖掘本土文化項目,並進行包裝、昇華和派生,進而走出去,創造、打響曲江文化品牌的一次有益嘗試。文旅産業不僅要有外殼、有載體,更要有內核、有神韻。接下來,曲江文旅將在與時俱進的基礎上保持文化的“原真性”,開創了文化産業走出去的新模式。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