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出品”入臺:穿淘寶 拿小米 坐金龍 用微信

時間:2013-04-26 16:20   來源:東南網

  4月23日,廈門大金龍精心打造的18米公交巨無霸在臺灣發佈,開啟臺灣公交車的“金龍時代”;4月24日,小米手機2S又在臺北舉辦發佈會,正式進軍臺灣市場。從微信到淘寶,從《甄傳》到《我是歌手》,如今又從公交車到手機,越來越多打著“大陸出品”烙印的産品不斷進入臺灣,融入臺灣普通民眾生活。兩岸間的交流,似乎正進入更為“日常”的階段。

  現象 從素人到名人 都在用微信

  自從騰訊進軍臺灣推出名為“wechat”的手機APP,導報記者發現,採訪台灣各界人士,經常都不再需要打電話過去了。因為,微信的對講功能,完全可以隨時隨地讓記者實現即時訪問。不僅對岸的媒體人喜歡用微信,就連藍綠陣營的專家學者、政界名人,許多都是微信的擁躉。

  導報記者採訪了5個臺灣朋友。其中,與大陸有業務往來的4個臺灣朋友都在使用微信。臺灣藝人廖大森用微信已經有1年的時間了,因為他每個月都有一段時間是在大陸工作,用微信便於聯絡工作事宜,也可以通過微信了解福建當地朋友關注的一些話題。另一位臺灣旅行社老闆張先生也使用微信,他還建議微信開發出像skype那樣的對講功能,用起來就會更方便。

  除了微信、淘寶這種網路平臺外,各種娛樂産品近來也是臺灣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從《甄繯傳》到《我是歌手》,在臺灣都創造了不可思議的話題性。而臺灣觀眾瞄準的下一波娛樂節目,是大陸各家衛視的明星跳水節目。再加上小米手機、金龍牌公交車,一位臺灣朋友很幽默地嚮導報記者表述了這樣一種生活:“穿上在淘寶網購的衣服,拿著小米手機出門,坐在金龍牌的公交車上,用微信與朋友聊昨晚播出的明星跳水節目!”

  觀點“大陸出品”入臺 折射産業消長

  大陸電商、手機品牌相繼進入臺灣,除了改變臺灣普通民眾的消費習慣之外,為什麼還能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呢?臺灣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張鐸嚴認為,這其實是大家對臺灣産業發展走向的一種關注。

  臺灣有打著鮮明“MIT”(臺灣製造)烙印的手機品牌HTC,如今面臨小米的“入侵”,臺灣消費者除了期待外,也頗有點難以宣之於口的挫折感。不過張鐸嚴認為,臺灣是個開放的市場,只要這個産品在競爭中有優勢,不管是大陸的還是美國的,都可以有它的一席之地。小米手機要來搶佔臺灣市場,只要它的價格有優勢,或者在同樣價格下它的品質有優勢,就會受到民眾的歡迎。當然,小米手機要長期穩定地在臺灣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還得做好售後服務。

  而臺灣人對大陸影視劇、綜藝節目的關注,也不僅僅是喜歡這個節目內容,而是透過這個節目對臺灣娛樂産業走向的思考。張鐸嚴表示,從這些節目的形態看出,在娛樂産業上,大陸正産生一種磁吸現象。“它把優秀的臺灣娛樂資源吸引過去了,這在臺灣人的心裏就有一個微妙的變化。”一方面,臺灣民眾也為這些歌手有好的發展感到高興,與有榮焉;另一方面,臺灣人也會擔憂臺灣流行文化的空白化,因為這意味著娛樂産業的人才流失和産業外移。

  延伸

  兩岸交流最缺“日常模式”

  對於各種“大陸出品”八仙過海進入臺灣,深入普通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導報記者想起2007年第一次去臺灣交流時的一件小事。當時在餐桌上,一位臺灣白領小姐指著桌上一盤清炒空心菜,語氣懇切地對導報記者説:“大陸吃不到這種菜吧?你多吃點。”聽到這句話,導報記者錯愕之餘,頓時對兩岸民眾交流之迫切有了深刻認識。

  近年來,兩岸各層面交流層出不窮。但在微信、淘寶、《甄傳》風行臺灣之前,普通民眾間日常生活領域的交流,似乎相對欠缺。海峽對岸的同胞平時吃什麼、用什麼、看什麼,似乎沒有什麼渠道能讓彼此來了解。然而,文化上的認同、意識形態的交流,往往就源自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事情。如同美國文化軟實力在全球的擴張,就是從麥當勞、NBA開始的。只不過以往是臺灣向大陸輸出流行文化,現在開始反了過來。

  一位曾在大陸高校讀過好幾年書的臺灣學生告訴導報記者,六七年前剛來大陸時,覺得最困擾的地方是與大陸同學們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我本來以為他們也看《康熙來了》,也聽周傑倫,就沒有什麼隔閡。可是大家用的東西還是不一樣,我用MSN他們用QQ,我花了很久來習慣。”不過這位朋友現在很高興,因為“兩岸終於都用一樣的東西了。而且是我們開始用你們的東西。如果真的好用,年輕人就會從內心真正開始認可大陸”。(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楊思萍)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