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臺灣需要理性抗菲維權 避免兩敗俱傷

時間:2013-05-21 10:33   來源:東南網

  菲律賓公務船在南海爭議海域槍殺臺灣漁民,引發臺灣當局強硬抗議和制裁。這是戰後60多年來,臺當局第一次對外國採取如此果斷、強硬的立場與措施,臺菲關係迅速惡化,影響問題妥善的解決,而且傷害雙方的經濟。

  菲律賓槍擊臺灣漁船事件應該受到嚴厲譴責,但菲律賓在處理這一事件上不積極、不主動、不誠懇,反覆無常,錯失解決問題的良機。不過,臺灣方面在採取抗議與制裁問題上也過於急切,未考慮菲律賓大選及給予足夠的時間。

  這次臺灣當局對菲律賓發出72小時通牒與一日之內連續兩次發佈制裁措施的做法,展現了臺灣當局的堅定決心與態度,但如此迅速出臺一系列制裁,也確實令人意外。以前,菲律賓在南海地區類似扣押與傷害臺灣漁船、漁民事件屢有發生,也曾造成人員傷亡,臺灣從來沒有做出如此強烈的抗議,為何這次採取前所未有的舉措?顯然與當前臺灣島內社會政治形勢密切相關。近年來,臺灣經濟不景氣,民眾生活壓力增大,出現了所謂的“悶經濟現象”,也導致臺灣的民粹主義發酵,對現狀不滿,對馬英九執政不滿。

  臺灣對菲律賓強烈不滿與制裁措施,也與美國最初表態有一定關係。美國未能對造成臺灣漁民傷亡的菲律賓表示譴責,反而各打五十大板,要雙方克制,不要挑釁,這讓臺灣當局很不滿,但又無法對美國表達最強烈的抗議,只好將不滿全部轉移到菲律賓身上。

  槍擊漁船事件的擴大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菲律賓正在進行中期大選,阿基諾三世全力投入選舉,這是攸關權力大位的頭等大事,包括槍擊漁船等其他事情自然無暇顧及。加上菲律賓政治文化與臺灣有很大差異,官僚主義盛行,人權觀念淡薄,傷害與死人事件經常發生,自然對臺灣的強烈關注“槍擊漁船人員傷亡事件”不夠重視。可以説臺菲雙方當前內部形勢與政治文化差異,最終未能將單純的槍擊漁船事件妥善解決,反而讓這一事件迅速擴大。

  臺灣對菲制裁措施之嚴厲確實是罕見的。較為嚴厲的兩項為凍結引進菲勞與停止赴菲旅遊。國際上的制裁雖然不少,但一般並不輕易啟動,因為制裁是雙刃劍,常常會兩敗俱傷。尤其在臺灣對菲律賓是貿易順差的情況下,採取經濟制裁,對臺灣經濟傷害更大。目前臺灣有8.7萬個菲律賓勞工,是臺灣科學園區最大的外勞。凍結菲勞,雖會讓菲律賓損失一定的外匯收入,但對臺灣産業與經濟也會帶來不利影響。企業在民粹主義高漲下不敢表示不同聲音,強調會配合當局實施制裁,願承受損失。臺灣還強調不排除有進一步的經濟制裁。這種做法雖可理解,但仍要仔細評估,不要殺敵八千,自傷一萬。否則,臺灣經濟發展困難更大。

  臺灣在對待菲律賓處理“槍擊漁船事件”問題上的強硬做法,有其道理,也有許多地方值得肯定,但與臺灣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態度與做法相比,給人“懼強欺弱”的感覺。尤其是島內出現一片菲律賓軍力不足、不是臺灣對手及用武力教訓菲律賓的聲音與輿論,更是這種心態的直接反映。臺灣對日本公務船衝撞臺灣漁船(儘管與菲律賓的開槍有重大差別),抗議軟弱無力,沒有任何反制措施,甚至不顧大陸在釣魚島問題上與日本的鬥爭,不僅反對與大陸合作,還與日本講和,簽署臺日漁業協定。特別是面對日本政治人物公然否定侵略戰爭,走向軍國主義、推動修改和平憲法,臺灣當局無動於衷,臺灣社會完全失聲。

  這一事件也造成臺灣民粹主義再度氾濫。臺灣有官員公開對外表示“誰怕誰”。部分KTV與餐廳等公開不讓菲人進入與消費,甚至有地方議會集體舉手要對菲律賓宣戰。

  兩者相交,不斬使者。這是古訓。但臺灣自認為是文明社會,卻對菲律賓“駐臺代表”與菲國派出的總統特使有非常不禮貌的對待與舉動,官員不接待,電話不接,民間酒店拒絕居住,讓其成為一個流浪者,被迫返菲。菲律賓的道歉儘管晚了一些,也不夠正規,但仍使用了最高級別的apology道歉。臺灣應該反省,在涉外爭端問題上,要有理有節有度地進行鬥爭與維權,以維護臺灣的最大利益,而不是兩敗俱傷,更不能受民粹主義的誤導與影響。(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