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念馳:兩岸民間互信需創造共同歷史記憶

時間:2012-12-24 09: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22日談及兩岸交流與認同不同步的現象時稱,兩岸交流所帶來認同上的變化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庸俗、簡單地把交流與認同構成正比例關係,是不符合事實的”。

  章念馳是在當天上海舉辦的首屆兩岸民間互信論壇上作此表述的,該論壇由上海臺灣研究所與上海東亞研究所共同主辦。

  章念馳認為,兩岸間之所以産生障礙,互信不足無疑是一大誘因,而産生的根源就在於兩岸之間長期的隔絕與分離。“同樣一個民族,經過這麼長時間人為的隔絕,沒有共同經歷,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是很可悲的”,章念馳説,“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長期分離,而這種分離還被加上很多人為因素,使它變成‘反共’意識、‘反中’意識、‘去中國化’意識,並與臺灣主體意識相結合,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使大家不能融合在一起,所以兩岸發生這麼多隔閡和悲劇一點也不意外”。

  在探討兩岸如何從民間開始建立廣泛互信時,章念馳高度評價了兩岸“三通”所起到的作用,“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局面,對兩岸關係起到根本性影響”。

  他説,兩岸之間最重要的也最脆弱的莫過於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互信,有了大交流就能建立起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記憶,慢慢地塑造共同的價值觀,彌補長期以來隔絕造成的負面影響。

  對於一些人所謂的“交流並沒有帶來認同的好處,反而增加了不認同的指數”一説,章念馳直言“不這樣看”。他以在大陸就學的臺胞子女舉例,“他們的認同和過去臺灣孩子的認同是完全不一樣的”。

  章念馳認為,新一代人建立認同需要很長的時間,不能否認交流所起到的深刻、長遠的意義,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如何建立起兩岸共同的經歷,他説,“兩岸之間的‘門’打得更開,雙向進入的機會越多、領域越廣,兩岸互信就會得到根本的增長,目前兩岸表面看互信不足,但我相信‘三通’後兩岸互信局面會發生根本變化,未來互信會逐步加深”。

  臺灣《旺報》總主筆戎撫天也頗為贊同該觀點。他説:“兩岸互信的路上有荊棘,但‘搬石頭’的同時,還要去做正面的事。”

  他並呼籲兩岸學者集思廣益,以創意創新、以文化為主軸,尋找到兩岸可以共同來做,並且面向全世界的項目,使兩岸的社會能共同創造出歷史記憶,“這件事如果能成功,臺灣很多對大陸的不信任與敵意就會大幅度降低,用文化力量、用軟實力來積極作為改變負面因素,這比用政治力量、用軍事力量有效,兩岸應該用彼此合作的方法去創造共同的記憶,長期來講對兩岸的融合和發展是有幫助的”。(記者 李佳佳)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