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第一大姓——“義門陳”後代20載“尋根”路

時間:2011-12-12 10:11   來源:新華網

  來自臺灣的陳建榮在“尋根”之路上走了近20年。作為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義門”陳氏後代,陳建榮去年在臺灣接待了從大陸遠赴臺灣尋親的宗親們,這次應邀來德安參加“首屆海峽兩岸江州義門陳文化交流活動”,他同時也是臺灣方面的組織者之一。

  在12月8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義門陳後裔們舉著各省宗親代表團的牌子,場面甚是壯觀,和諧的家族氛圍讓在場的外姓人都覺得感動。

  古代江西江州陳氏家族曾被唐僖宗敕封“義門陳氏”,至宋嘉佑七年宋仁宗恐其“朝野太盛”而下詔讓其分莊,其間義門陳氏的先祖們創造了332年15代不分家,高峰時人口達3978人聚居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更有“擊鼓傳餐,白犬同槽而食”“三千燈火讀文章”等典故,留下了無數經典文化遺産,被當代學者稱為“義門陳文化”。

  儘管有著充滿傳奇色彩的家族歷史,然而在臺灣長大的陳建榮卻一無所知。“我的祖父、父親都沒有來過大陸,我從小也在臺灣長大,只聽過一些先祖遷移的故事,但是對家族的一些典故並不了解。”陳建榮説。

  陳建榮的先祖在清嘉慶年間遷到臺灣,其後再也沒能回到大陸。陳建榮的曾祖父去世後,家産被變賣,曾祖母只好帶著孩子到處流浪,後成為臺灣的佃農。講到小時候經歷的苦難,他依然很傷感。雖然三代人都沒有回過大陸,卻都對海峽對岸的大陸有著特殊的牽掛,“一直都記得祖父告誡我們,有能力了要回大陸的老家去看看。”陳建榮説。

  據陳建榮回憶,1976年臺灣出版了陳氏族譜,但是父親買不起,23歲高中畢業後服兵役的陳建榮用自己的服役薪水,買了一本,“那時候祖父已經不在了,想到祖父在世時一直耿耿於懷,我把它買了下來”。

  隨後,陳建榮開始悉心研究這本家譜,也開始了自己近20年的漫漫“尋根”路,“1989年臺灣開放探親的時候,臺灣陳氏已經有人回大陸祭祖了,但是當時我們這一房沒有能力,回不去,非常遺憾”。

  兩岸實現“三通”後交流愈發頻繁,陳建榮也嘗試通過不同渠道聯繫大陸的宗親。經人介紹,他和江西德安的江州義門陳宗親會取得了聯繫,並且得到了完整的族譜和家族文化資料。“那時候我才了解到,我的祖先原來有那麼多的豐功偉業。”陳建榮説。之後,他不斷往來于海峽兩岸,並投入兩岸義門陳宗親的交流活動中。

  據陳建榮介紹,在清乾隆年間就有11支義門陳家族後裔遷移到臺灣,但是經過200多年後,這些臺灣宗親後人大都與大陸宗親失去了聯繫。

  “我到臺灣各地去走訪,只要碰到姓陳的就問有沒有族譜,然後幫他們找大陸的宗親去對照,看看屬於哪位先祖的後代。”陳建榮説,下一步,他還要組織臺灣的宗親來大陸尋根問祖。

  但陳建榮心中還有一絲隱隱的遺憾,“家族歷史和文化在臺灣被切斷了近200年,現在的臺灣年輕一輩因為經濟壓力也無暇重視家族文化”。

  目前,通過兩岸義門陳宗親的努力,義門陳家族和諧共生的文化精髓在臺灣得以傳承,同時被推廣到全世界。據了解,“義門陳文化”將申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現在,陳建榮擔任臺灣義門陳宗親會辦事處主任,他説,從20年前買下那本族譜時,就沒有後悔踏上這條尋根之路。“人要飲水思源,你要知道你的根在哪,這是不能忘的。”陳建榮説。(記者 吳鍾昊)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