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8月14日電(記者陳鍵興、秦大軍)“大陸的學歷在臺灣一直不被採認,使我們學成回臺後的就業面臨很大困難,這幾年我就過得非常辛苦!”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的徐文慧14日在海峽交流基金會主辦的首屆“臺生研習營”座談會上説。
大陸學歷採認問題已是“老生常談”,但仍是海基會這屆“臺生研習營”上大家爭相表達心聲的焦點。面對著參與座談的臺行政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海基會的相關人士,臺生們紛紛表示,盼望在兩岸關係面對持續改善的契機下,臺當局能儘速採認大陸學歷。
正在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沈琬認為,大陸學歷採認問題,不只直接關係大陸臺生回臺就業的處境。臺灣不應該讓人才流失,承認大陸學歷方能有利於吸引臺生回臺發展。她還表示,身邊有不少大陸同學也有意來臺深造,因此,除承認大陸學歷之外,還應該為兩岸人才交流創造更多的機會,這是一個是否重視人才的問題。
在北京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的一位臺生説,他的北大學歷在臺灣不被承認,而他的大陸妻子在臺灣也受限于大陸配偶的就業政策,以致于夫妻倆雖然都有著高學歷卻仍面臨在臺就業的困擾。他不無感慨地説:“政策就這樣拒絕了人才。”
同樣在北大取得了法學碩士學位的趙世聰是一個大陸高校就讀臺生團體的負責人,該團體是此次“臺生研習營”的協辦單位。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大陸學歷在國際上已被廣泛承認,在臺灣卻長期得不到承認,這很不合理,傷害了臺生的教育權利。現在,在兩岸關係向好的新情況下,臺生們看到了希望。
趙世聰也認為,兩岸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可以創造多贏局面,除了採認大陸學歷之外,也包括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以緩解臺灣高校“供過於求”的窘況等。
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在研習營開幕式上致辭時充分肯定了臺生赴大陸求學的意義。他表示,評價兩岸關係發展的指標之一就是兩岸交流的人數和層次,而兩岸交流不只是在經貿方面,學術和文化交流也非常重要。臺生赴大陸求學,促進了兩岸青年人才的交流,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和改善。
據了解,臺行政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在7月中旬對外表示,對採認大陸學歷、開放大陸學生來臺攻讀學位等,還在研究階段,預計半年內可擬定出具體方案,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