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工薪家庭月入1.3萬 如何理財選購保險

2012-06-11 14:55     來源:手機看新聞     編輯:范樂

  保險規劃是家庭理財的重要部分,不久前,市民彭先生向我們道出了他的保險困惑。

  一次住院萌生投保念頭

  彭先生今年48歲,太太47歲,兩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彭先生的月收入為8000元,太太收入5000元。兒子剛讀大學一年級。一直以來,他們從未想過投保這回事。彭先生説,他一直覺得自己和太太身體不錯,而且兩人都有上海醫保,所以保險在他們看來有些多餘了。

  不過就在今年春節後,彭先生因為膽結石入院治療,前前後後花了兩萬多元,這讓他有些“心疼”。

  “雖然有醫保,可自己出的也不少。”彭先生告訴記者,與他同一個病區的另一位病友曾經投保過保險公司的住院醫療保險,那位病友告訴他,這樣自己要出的醫療費用會省很多,保險公司每天還會補貼他100元的住院津貼。“同樣疾病,不同負擔。”這讓彭先生對保險産生了一絲“嚮往”。

  “膽結石還算是小毛病。現在污染那麼嚴重,吃的、用的都不讓人放心,萬一有什麼大病,十萬、二十萬元的開銷少不了,要是有了保險,説不定自己可以少出很多。”彭先生和太太開始商量,是否該為各自買上些保險産品。

  不過,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對保險一竅不通的他們該買什麼險種呢?

  品种太多,無從下手

  在與幾家保險公司接觸後,彭先生完全“亂”了,“怎麼光是健康保險就有那麼多?我説我想要醫療類的,可以看病少花錢的,結果每個代理人都能拿出好幾種産品。這個不錯、那個也好,我究竟該買什麼呢?”彭先生沒了方寸。

  而且,另彭先生不解的是,很多代理人還要他買“組合産品”,比如“兩全保險+重疾險”等等,説是這樣以後還能拿回保費,更加划算。“我的本意是想買醫療類的産品,以後萬一住院、看病自己所要負擔的會少一點,那‘組合産品’是不是真的更加划算呢?”

  在保險方面一竅不通的他看著幾十種産品資料,完全無從下手。彭先生很希望理財師能夠客觀點地為他分析,究竟是不是應該買保險、又該買怎樣的産品?

  此外彭先生告訴記者,他發現保險代理人推薦的産品都挺“貴”的,有些一年保費就要一萬多元,儘管彭先生和太太還在職,也有一定的家庭結余,可上萬元的保費投入還是讓他們有些猶豫。“要是産品真的能保障全面,那麼多花些保費也值得,就怕是投入很大、産出很小。”這也是彭先生在投保這件事上猶豫不定的原因之一。他希望理財師能為他推薦性價比較高的産品,能真正起到保障的實際作用。

  中年工薪族投保應抓住重點

  文/資深保險經紀人 楊岷

  彭先生夫婦因為一次住院經歷而産生了比較迫切的投保意識,又苦於對保險不甚了解。

  針對彭先生夫婦的具體情況,我們給出了具體保險建議,具體保險方案和保險利益可參見附表。

  此次方案主要強化彭先生家庭在特定階段內(比較關鍵的70歲之前)的保障功能,尤其是防範重大疾病和重大意外傷害的功能會比較強大。在此基礎上,加強了彭先生的住院津貼保障,加強了彭太太的重大疾病醫療費用補償。最終彭先生夫婦在保險滿期時,均可以將自己投入的大部分保費領回,同時享有保險公司的分紅利益。

  此外,還有幾點需要特別説明。

  首先,我們給出的保險組合方案中利用了兩家而不是一家保險公司的産品,因為作為保險經紀公司,有多家保險公司、多種産品組合選擇的優勢,可以綜合市場上多家公司的特色産品組合起來為單一客戶所使用,可以達到性價比更優化。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太陽聯合是一家財産險公司,但是財險公司也可以經營短期健康險和短期意外險(俗稱意健險或“兩險”),而且財險公司的意健險往往還更有特色、性價比更優,因此我們此次做了具體推薦。

  再者,通常我們説,一個家庭的年度保費支出(保障型保險産品)最好在7%~10%,不要超過15%,但是此次為彭先生夫婦所做建議中,夫妻年度保費支出為3.5萬元左右,佔家庭年收入的17%左右,這主要是因為考慮到從投保角度看,彭先生夫婦的年齡已經偏大,所以在繳費期的選擇上,儘量考慮不影響到退休生活的安排,而且相對“節省”保費總支出,因此採用較短繳費年限,主要集中在未來5到10年之間。但如此一來,在未來5~10年特別是前五年,保費支出可能會對彭先生家庭的經濟支出會帶來比一定的壓力,所以這點彭先生夫婦應該引起重視,應充分評估自身在未來5~10年內的繳費能力。這也可以説是此次方案的不足之處,但由於彭先生夫婦投保年齡已經偏大,基本上解決方法不多。

  總而言之,彭先生家庭在商業保險上做一些積極的準備是對的。畢竟隨著年齡的增加,人身風險愈來越加劇,這也是種正常現象。如果能採取投保的方式來化解一定的人身風險對家庭産生的經濟影響,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彭先生夫婦的退休品質不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