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切忌:買時圖便宜 回家放過期

2012-04-16 14:49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范樂

  財迷小姐:

  結婚之後,突然進入了主婦的角色,讓我感覺很不適應。以前和父母住在一起,過的都是飯來張口的日子,從沒有為柴米油鹽和飯菜操過心。當然這是一種很大的幸福,但我必須深刻滴反省一下自己:我的確是被慣成了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缺乏生存技能的傻丫頭。

  老公也跟我差不多。做學問他還行,家務事也是稀裏糊塗的。所以我倆婚後的日常雜務很有點“一團亂麻”的感覺。比如買菜做飯吧,我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每頓飯都會發現多蒸了三分之一的米,最後這部分飯總是變質浪費掉;做菜也是沒譜,比如上週六我們倆想吃蒸蛋羹,兩個人算計著蒸了6個雞蛋,結果有將近一半都沒吃完……

  老話兒説“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我們最鬱悶的是,有時候刻意的“小算計”居然也變成浪費。就拿去超市來説吧,我看到“買二贈一”的蜂蜜、酸奶和火腿等都會特別興奮,遇到“黃價簽”的折扣商品也會控制不住地買上一大堆。但你也能想到,我們兩個人能吃能喝的實在不多,折扣商品往往又是臨近保質期的,因此有很多被“天長地久”地放在冰箱裏,最後的命運只能是——垃圾桶。

  還有啊,我總是很衝動地買下一些實際上用不到的東西,比如我洗頭髮不喜歡用護髮素,卻總是為了瓶子好看而買下洗護套裝;老公買的桌上音響播放器、電動牙刷什麼的,在用過三五次之後也永遠“擱置”,上面落了灰。對對,我還花2000元辦了一張美容卡,這都三個月了,我還一次沒去過呢……

  財迷小姐,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因為將來要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生孩子、換房什麼的,更何況我還希望能有機會出國旅行、還想讀個英語進修班。為了這些未完成的心願,請你幫我養成一個“不浪費”的好習慣吧!

  小木瓜你好:

  你的問題,似乎可以用一句網路流行語來評論,這種生活中點滴的浪費真是“環球同此鬱悶”……財迷小姐也借著你的信悄悄反省一下:其實我有時候也會做這種“買的時候圖便宜,回家之後放過期”的事兒。

  綜合你信裏描述的現象以及我的經驗,財迷小姐認為你的“浪費”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生疏”,因為生活技能的缺乏,你很難把握住兩個人過日子所需要各種物質的量,因此非主觀性地造成浪費。其次是“衝動”,有時候你是被黃色折扣價簽所能帶來的實惠衝昏了頭腦,有時候則是心甘情願地掉進了商家的“辦卡”圈套,原本想著能討個便宜,結果購買了自己並不特別需要的東西。

  正如你所説,兩個人的生活才剛剛開始,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財迷小姐給你一些能夠“直接應用”的建議,要知道,不浪費才是最大的財富。

  掌握必要的“生存技巧”當然是第一步——這件事兒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財迷小姐建議你準備好很多問題,去請教周圍的長輩和朋友。比如哪些蔬菜能夠“存放”得住,哪些調味品平常不太用得著等等。如果你實在不好意思開口,那就請教百度吧!一旦你做慣做熟,自然就知道如何能節約了。

  在去超市買東西之前,一定要列個購物清單,嚴格要求自己不買額外的東西。如果你覺得這樣還不夠,那就跟老公商量好不“逛”超市,而是按照清單直奔貨架,拿了就走。還有一個終極“必殺技”,就是大致算出你要買的東西需要多少錢,然後只帶略多一點點的現金,不帶信用卡,這樣也就沒有“額外的”開銷了。還有啊,千萬不要餓著肚子逛超市和蛋糕房,吃飽了之後你的購物慾望會下降很多。

  還有一個實用技巧:當你覺得一件東西買不買兩可的時候,就先別著急買,而是寫在紙上貼在門後,認真考慮三天再説。如果是網購,就先存在“購物車”裏放三天!如果三天后還覺得很必要,就出手吧。不過財迷小姐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些:“感覺猶豫的一律不買”,以免後悔。

  最後,財迷小姐還要再不厭其煩地向你重復一次:養成“記賬”的習慣,最利於你在短期內建立完整的家庭財政概念,繼而做好規劃。如果能嚴格執行記賬和儲蓄這兩個步驟,你們小家庭財政基礎會打得非常牢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