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下降、貿易逆差加劇、新增貸款走低……2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相繼出臺,帶來理財市場新變化。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各大銀行時發現,去年紅極一時的短期理財産品已有所降溫,半年期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産品正受到更多客戶青睞,同時,貨幣基金、黃金掛鉤類理財産品也呈現熱銷行情。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分析,通脹緩解、經濟增速放緩以及降準預期升溫都將影響貨幣市場利率,而與之掛鉤的債券、貨幣市場理財産品收益也呈下降趨勢,居民應考慮配置中長期理財産品,提前“鎖定”高收益。除了購買銀行理財産品,也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投資貨幣基金、國債和保險。
短期理財産品收益下降
最新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增長3.2%,創20個月新低,且低於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3.5%;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07億元,低於1月份的7381億元;2月貿易逆差315億美元,創10年來單月最大逆差。“這些數據都表明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認為,“在通脹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為控制經濟下行風險,央行年內可能將調低存款準備金率2次。”
上月,央行啟動了2012年首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操作,為市場釋放了約4000億元的流動性。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宇雯認為,根據目前情況看,年內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將有1至3次。此前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從理論上講,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空間很大。
採訪中,工商銀行順義支行中山街分理處理財師王慧認為,降準和降息都將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從而“牽連”與之相關的理財産品收益,尤其是保本型理財産品,因為這類穩健型産品大多投資于對貨幣市場利率極為敏感的債券等。
據王慧介紹,去年12月5日、今年2月24日央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短期理財産品收益就已呈現下降勢頭。以工行3月13日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産品BB1219為例,該産品主要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基金等,期限4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42%,而去年12月10日到期的一款産品ZH1147,期限、投資標的均與BB1219類似,預期年化收益率達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