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漲幅超過3% 如何保證“錢袋子”不縮水

2011-01-20 15:49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2010年,我們在“漲”聲中度過。2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10年全年經濟數據,其中,2010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6%,環比上漲0.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

  “漲”聲當頭,如何跑贏CPI,讓老百姓的“錢袋子”不縮水,已經成為時下公眾最為關注的話題。

  老百姓更加關注CPI

  “2010年,我記住了一個新名詞,叫做CPI,因為我發現蔬菜、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與這個東西密切相關,自然也與我的‘錢袋子’密切相關。”廣州退休工人趙穗蘭女士説。

  記者了解到,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用於衡量與居民生活有關的衣食、教育、通訊、交通、醫藥等八大類消費産品價格變動的指標。一般來説,當CPI漲幅高於3%時,表明社會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而當CPI漲幅高於5%時,則意味著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正在襲來。

  廣州大學畢業生王貝貝已切身感受到“漲”給自己帶來的生活壓力。“2010年,房租上漲了、交通費用上漲了、服裝價格上漲了、日用品價格上漲了、中午吃的盒飯價格倒是沒漲,但分量明顯縮水,實際上是變相漲價。”王貝貝説。

  王貝貝告訴記者,因為正在攢買房的首期款,每個月必須拿一部分錢去定存,剩下的錢只基本夠日常開銷。但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他感覺錢越來越不經用了,各種消費品都在漲價,心裏覺得有點慌。

  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等個性詞彙的橫空出世,形象描繪出大宗商品輪番上漲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諸多無奈。數據顯示,自2010年7月起,國內物價漲幅逐月攀升。11月CPI同比上漲5.1%,創下28個月以來的最高,儘管在相關部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調控下,蔬菜等農産品價格出現明顯下降,棉花、食糖和化肥價格高位回落,但引發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並未消除。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為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用品的價格大幅波動,影響了老百姓的吃喝住行,才使老百姓更加關注CPI數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