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三亂象:薦股糾紛屢見不鮮 從業人員良莠不齊

2012-10-10 08:51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王偉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經過大量走訪調查發現,近兩年來國內券商投顧業務在大步邁進過程中,不少營業部仍存在管理不規範、人員良莠不齊甚至違規代客理財等現象

  編者按:投資顧問業務是未來國內券商經紀業務的發展趨勢,也是券商營業部轉型的關鍵。近兩年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這一行業也陸續暴露出管理模式、人員、機制等方面的問題。行業的蓬勃快速發展固然重要,但缺乏理性的野蠻生長不僅不利於行業進一步成長,反而將侵蝕投資者的信任基礎,並不可取。

  在經紀業務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態勢之下,投顧業務已成各方衝破經紀業務單一盈利模式困局的有力武器。為借助投顧業務徹底扭轉券商“靠通道吃飯”的固有模式,各大券商已經將改變經紀業務困局的“重寶”押在了投顧業務之上,但在業內對其寄予希望的同時,這項業務的發展也面臨重重困難,可謂任重而道遠。

  不僅如此,《證券日報》記者近日經過大量走訪調查發現,近兩年來國內券商投顧業務在大步邁進過程中,不少營業部仍存在管理不規範、人員良莠不齊甚至違規代客理財等現象。

  亂象一:

  人才缺口巨大

  從業人員良莠不齊

  “營業部一直在招人,就這樣缺口還是很大。”某券商營業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招聘的條件,他表示也是非常寬鬆:“不管有經驗的還是應屆畢業生,只要能力還可以,我們一律來者不拒,尤其是像我們這樣新成立的營業部。”在他看來,人才的的高頻流動在券商投顧行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隨著市場的日益成熟和競爭的日益激烈,券商所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已經高度同質化。即使原來一些券商在某些方面可以引以為傲,但現在在大多數客戶眼中也並無太大差異。産品已經不是客戶的首選,券商工作人員所體現出的態度與專業能力才是公司的主要代表。因而投顧就是以後爭奪市場的重要角色,只有專業的分析能力強的才會給客戶、給營業部帶來盈利,才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留住客戶,進而才能再開發其他的客戶。尤其是在現在這種行情下,我們更加迫切需要真正的高端的明星投顧。”某大型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由於證券行業是靠天吃飯的行業,行情不好對投顧的收入有很大影響,因而雖然券商或營業部一直都處於投顧人才需求狀態,但真正有經驗、實力的高端人才不會屈就于投顧這一行業。與此同時,一些新手投顧卻很難給自己及公司帶來收益。

  “現在投顧這一職業可以説是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他表示。

  統計顯示,近兩年來,國內投顧的發展力度,國內投資顧問從業人數大幅增長,從兩年前的不到三千人迅速擴張至超過兩萬人。儘管如此,行業仍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金牌投顧。

  “一般轉做投顧主要是看你所在的營業部是否支援,只要從業兩年,拿到從業證就可以轉做投顧,雖然投顧業務也有壓力,但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相對較高的底薪收入,比做經紀業務人員壓力小很多,所以很多和我同一批進公司的人都有意向轉做投顧。幾年後業務熟練積累了一些人脈後可能會跳槽到好一點的券商或去總部。”一家券商的投資顧問對記者表示。

  他透露,目前營業部培養投顧的模式可以分為行銷與分析兩類,一般都説投顧兩到三年就可以培養出一批,行銷類投顧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更短一些。

  另一位資深投顧對記者表示:“可以説投顧受市場大環境影響發展艱難,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因素是投顧業務需用實力説話。據我同客戶溝通了解到,他們不是不需要投顧,他們現在不選擇投顧是由於投顧的水準低於預期,市場環境也不夠成熟。”

  他認為,目前投顧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幫助客戶盈利於股市。但真正的困境是:很多投顧為客戶提供的服務越多,客戶的虧損速度越快。究其根本原因在於,絕大部分投顧自己都做不到盈利,那他們如何去幫助客戶?行業內的一些投顧的專業水準並不到位。

  “真正高端的投資人才並不會選擇投顧這一行業,券商也確實是存在投顧人才缺口,因而很多券商都只能自己培養投顧。大部分新培養的投顧原來都是一些剛入行或有幾年工作經驗客戶經理或後臺人員。這些人學歷可能過關,理論知識也可能夠,這樣培養出來的投顧只能説有很強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作為投顧應有的經驗,其實在這個行業裏經驗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他表示。

  據其透露,更有甚之,有一些營業部為了創新業務的規定,必須有投顧這個職位,只能指派一兩個人做投顧撐門面,但實際水準確實是有待商榷。

  “就著這樣很多不成熟的投顧讓我們投資者望而卻步,但現實就是如此,只能寄希望於一些年輕投顧快速成長起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