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表示“黃金製品摻假”説法不實

2012-10-09 08:4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范樂

  “十一”黃金週期間,一條關於“黃金”的傳聞在網際網路上迅速發酵。有微博稱,中國工商銀行出售的黃金摻假,同時還質疑國內市場上40%的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國有商業銀行出售的金條是否造假,備受社會關注,也事關銀行業乃至國家的聲譽。對此,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疑問一:工行出售的黃金摻假了?

  【回應】 工行表示原料、生産加工、售前、售中各環節都嚴控産品品質,不會摻假,每根金條都有品質證書;承諾回購

  有微博稱,“有人拿著工商銀行銷售的一公斤黃金,附帶證明和發票,拿到金銀加工廠出售,經過核實,的確是工商銀行出售的,加工廠老闆就收了,檢驗黃金的精確純度,必須去南京,結果一週後報告來了,該金條摻雜了‘銥’”。

  “這純屬不實之言”,工行貴金屬業務部新聞發言人施旭東表示,“工行嚴格貫徹上海黃金交易所對金條品質控制的標準,品牌金條從原料入庫、生産加工、産成品出廠前及銷售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品質控制。”

  據工行方面介紹,在原料環節,工行的黃金原料符合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倉標準,並從上海黃金交易所統一齣庫;

  在生産加工環節,工行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的可提供標準金條的生産企業中選擇信譽度高、品質控制良好的大型精煉加工企業進行生産,加工企業均獲倫敦金銀市場協會“可提供標準金錠企業”合格證書,具有良好的信用標準。工行也責成加工企業對整個生産環節執行最為嚴格的品質控制;

  在售前、售中環節,工行對每個批次的生産金條進行隨機抽檢,抽樣産品全部送經國家計量認證、國家審查認可、國家實驗室認可的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歷年檢測結果均符合標準。

  施旭東説,工行對每一根金條都出具産品品質證書,對産品的成色、重量和品質進行保證。對已售産品,如果出現因産品成色或重量等原因引起客戶投訴,一旦投訴産品經質檢機構和工行確認為不合格産品,可根據客戶意願,對投訴産品作換貨或退貨處理。

  “工行還對已售黃金承諾回購,”施旭東説,“消費者可以在工行200多家網點辦理黃金製品回購業務。這些網點分為普通回購網點和綜合性回購網點,前者可以回購工行自有品牌的黃金製品,後者除了工行産品外,還可以回購其他企業生産的成色在Au99.0以上的實物黃金産品。綜合性回購網點目前有近100家。”

  “如果一家銀行的黃金産品摻假,它敢做這樣的回購承諾嗎?”施旭東説。

  疑問二:南京有檢出銀行黃金製品摻假嗎?

  【回應】 檢測機構表示未發現銀行黃金製品摻假;省市消協表示未接到相關投訴

  網傳檢驗出工行金條摻雜“銥”的檢測機構在南京。據記者調查,南京負責貴金屬檢測的機構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機構,其中最權威的是隸屬於國家質檢總局的國家級貴金屬檢測機構——國家金銀製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南京)。該中心檢驗室主任楊佩告訴記者,中心檢測黃金製品用的是“破壞性的辦法”,要過“三道關”。

  第一關,將黃金製品壓薄、碾碎,加工成細屑狀的粉末。“黃金較軟,銥、鎢較硬,如果真的在黃金製品中摻了銥、鎢,就好比在麵糰裏揉進了沙子,第一關就過不去。再説,黃金是金黃色的,銥、鎢是白色的,一加工成細屑狀粉末,摻有銥、鎢的黃金製品就會‘露餡’。”第二關,將細屑狀粉末用“王水”溶解。楊佩説,與黃金不同,銥、鎢在“王水”中很難溶解。即使摻有銥、鎢的黃金製品僥倖混過前兩關,還有第三關,就是檢測程式。“我們能檢測出含量為10-6到10-9(即百萬分之一到十億分之一)的雜質,也就是説,銥、鎢只要有一丁點,就能檢測出來。”

  國家金銀製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南京)是工行黃金製品的送檢機構之一。“按照這麼嚴格的檢測方法,目前我們沒有發現工行的黃金製品中摻雜銥或鎢。”楊佩説。

  “我們中心近年檢測銀行出售的千足金製品較少,且檢測結果都合格。”江蘇省黃金珠寶檢測中心主任朱德茂説。

  記者又採訪了南京市消費者協會,據該協會副秘書長錢立根介紹,近年遇到的類似“黃金製品成分不足”的投訴案例,每年大約在十一二件,其中絕大多數是黃金飾品中扣件、連接件出於硬度等原因而純度不足;沒有接到過銀行出售的黃金製品成分不足的投訴。“銀行出售的黃金製品中,以投資類的為主,裝飾類的很少。投資類的黃金製品如金條、金磚等,不存在扣件、連接件;假如銀行製品發生‘摻假’、‘成分不足’,是很容易被發現、被索賠的,但目前沒有接到過這方面的投訴。”錢立根説。

  江蘇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門負責人介紹,一般性的投訴多是屬地就近解決,情節特別嚴重的,消費者也會投訴到省消協。對於黃金製品的投訴,這位負責人表示,“最近兩年中均沒有接到過。”

  疑問三:品牌企業黃金製品可信度高嗎?

  【回應】 歷年抽查,未發現大品牌黃金製品摻假

  有消息稱,黃金市場上有用鎢做核心的假金條,國內市場上40%的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這是不負責任的説法!”楊佩説,“我們中心一年要檢測數十萬件黃金製品,檢測機器24小時開著,目前沒有發現摻雜銥或鎢的黃金製品。當然,送到我們這裡檢測的多為銀行、大企業等生産的黃金製品。小企業、小作坊生産的黃金製品即使有用銥或鎢摻假我想也是少數。”楊佩説。

  他表示,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時,有個別企業在黃金首飾中摻銥,但很快被質檢機構發現。此後仍有極少數企業試圖摻銥或鎢,但隨著檢測技術的突飛猛進,這種“不良企圖”往往難以得逞。

  同樣隸屬於國家質檢總局的另一家國家級貴金屬檢測機構——國家金銀製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品質負責人陳丁瀅説,在黃金製品中摻雜銥或鎢的現象雖不能完全排除,但肯定達不到40%的比例。“從我們歷年監督抽查的情況看,沒有發現大的知名品牌的黃金製品摻雜銥或鎢。”

  楊佩和朱德茂建議,消費者在黃金消費時應當選購銀行、大企業生産的黃金製品,在正規銷售場所購買,並索要品質證書等相關證明。

  疑問四:黃金“生銹”是因摻假嗎?

  【回應】 高純度金不易生銹,但遇到硫化物、汞和鉛等會有變色現象

  網路傳言還引發網友對千足金福娃、賀歲金條等純金製品生銹的質疑,認為黃金變色是因為摻假。

  朱德茂介紹,按照國家標準金製品的純度,有高純度金(千足金、足金)以及低純度金(22K金、18K金、14K金、9K金),純金製品只是理論純度。金屬氧化稱為生銹,而黃金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被氧化,故高純度金不易生銹。但會有變色現象,遇汞或鉛會變色,人體的汗液或體液酸性過高以及化粧品內的某些化學元素也會使得金飾品變色。另外,壓制的金飾品或成品,因壓制磨具(賤金屬銅、鐵、鋅等)的殘留(極其微量)也會使其變色。以前的千足金福娃、賀歲金條生銹有可能是壓制磨具的殘留使其變色,也可能是其他金屬元素氧化而變色,但生産工藝不當致色變是主要原因。

  據位於南京市中心的寶慶銀樓一位江姓鑒定師介紹,黃金具有耐腐蝕性,在空氣品質不好或者其他情況下,黃金製品遇到汞,容易出現白色的斑點;遇到硫化物,容易出現棕紅色的斑點。“但是這些不是真正的生銹。”她介紹説,“這些斑點都是可以清洗掉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