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救市舉措頻現 A股2000點保衛戰全面打響

2012-09-25 13:55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偉

  基本面資金面利空籠罩 證監會“救市”舉措頻現

  9月24日,滬深兩市低開高走,上證綜指盤中最低探至2005.26點,繼續創下43個月以來新低。伴隨著宏觀經濟探底不斷後延、即將到來的創業板解禁洪峰等利空雲集,上證綜指也正逼近2000點。在這個時點,從放緩IPO審核到大力引進長期投資者,管理層“救市”手段也頻頻出現,大盤2000點“保衛戰”已經正式打響。

  W 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4日收盤,上證綜指今年以來累計下跌了7.56%,深證成指累計下跌6.82%,相比之下,全球主要市場(美股三大股指、歐洲三大股、日經指數和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均實現了上漲,且多數上漲幅度在10%以上。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宏觀基本面的悲觀預期仍然是導致近期市場低迷走勢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濟要比絕大多數人預期的要糟糕。”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表示,從同比的數據來看,宏觀經濟有可能要到今年四季度末才可能出現探底。他表示,7、8月出口數據明顯低於市場預期,工業數據和發電量數據都不是很好,表明經濟見底的時間要往後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盈利能力很難恢復。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則表示,經濟探底一再推遲,表明經濟運作要比投資者預期的要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季度經濟仍然在下滑;另一方面,即使此次經濟見底,也不會出現很快回升的情形,而是會呈現低位徘徊的“L”型走勢,不會出現2008年、2009年的“V”型的反彈。

  “(宏觀經濟)現在就是底。”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可能將面對一個很長時間的調整,但從調整的幅度來看,從導致調整的出口和房地産兩大動因來看,已經基本到底。

  “‘七上八下’可能會是一種常態,經濟不會特別好,但也不會特別差,更可能的是一種‘L’型的走勢。”李慧勇表示,目前對於三季度維持G D P增速在7.6%的基礎上上下浮動0.2個百分點的判斷,全年增速則預計在7.8%至7.9%。

  除了宏觀基本面的預期之外,在資金面上,A股也正在受到包括創業板原始股解禁在內的資金壓力的利空襲擊。W ind資訊統計顯示,10月份兩市限售股解禁規模約為1103 .14億元,而四季度的11月、12月則為年內 解 禁 最 高 的 兩 個 月 份 ,分 別 有191.16億股和329.95億股解禁,規模將達到1895 .73億元和2306 .49億元。其中,僅在今年10月份,創業板將迎來包括晨光生物在內的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首發原股東限售股的解禁,解禁股份總數高達33 .8億股,市值則高達495.55億元,其解禁股份數量和解禁市值都創下了創業板開板以來最高。

  在上述利空的重壓之下,多數機構投資者對A股短期均持相對謹慎態度。楊德龍表示,股市是提前反應未來的預期,由於預期經濟見底之後也不會快速反彈,所以股市就會繼續調整。他表示,現在離2000點非常接近,但卻沒有較大的利好,市場弱勢的格局沒有得到改變,跌破2000點是早晚的事。

  然而,在2000點的緊急關口,來自監管部門的種種“救市”措施也正在努力想有所作為。上交所表示,日前該所遠赴北美,組織了為期10天的中國資本市場推介會。此外,代表團還採取一對一登門拜訪的方式,走訪了美國、加拿大30多家機構投資者。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則表示,境外主權基金、養老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對A股市場投資需求強烈,申請投資額度積極性都很高。

  除了大力引進境外投資者之外,在IPO的進程上,監管部門也明顯的表現出了“休養生息”的意圖。9月24日,創業板發審委發佈公告稱,將於9月28日召開發審會,對北京中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進行審核。至此,A股整整出現了長達兩個月的審核“空窗期”。過往資料顯示7月31日,創業板發審委召開2012年第64次工作會議,審核神舟電腦首發申請之後,創業板的發審會便進入停滯狀態。負責主機板和中小板的發審委,則在7月27日召開2012年第142次工作會議,審核通過了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之後,再沒有召開IPO審核會議。

  Wind數據顯示,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截至24日,A股今年共計進行了147宗IPO,平均發行價格為18 .69元/股,平均發行後市盈率3 0 .1 9倍 ,實 際 募 集 資 金 總 額 為972 .97億元。相比之下,2011年同期,A股共計進行了224宗IPO,平均 發 行 價 格 和 發 行 後 市 盈 率 則 為26.89元/股和48.18倍。無論從宗數還是募集資金數量來看,A股今年的IPO力度都較去年有了明顯的降低。(吳黎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