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凸顯三大主線

2012-09-24 09: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偉

  擴大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建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體系、共推國際金融治理改革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上,與會的中國和東盟官員以及專家學者提出,要把中國—東盟金融合作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他們表示,立足於中國和東盟的經濟合作需要,在新的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下,中國和東盟需要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建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體系、加快互設金融機構。

  共識

  擴大雙邊貿易本幣結算

  在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上,中國和東盟金融界人士表示,中國與東盟金融合作需加以推進,貨幣合作是其重點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提議,中國人民銀行願與東盟各國央行及相關機構一道,大力推進區域金融、徵信合作。潘功勝表示,在雙邊已有本幣結算合作協作的基礎上,將加快研究中國-東盟銀行間本幣清算合作的有效途徑,研究探索中國-東盟貨幣外匯交易機制,降低區域貨幣交易成本。繼續推動清邁倡議多邊化,完善區域貨幣互換機制,不斷提升區域金融危機救助水準。進一步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有關協議,穩步推進區域金融市場相互開放,充實“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促進金融要素在區域內自由流動。

  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內接受程度較高,不斷擴大人民幣的流通規模和使用範圍,對幫助區域內企業規避國際貨幣匯率風險、降低資産錯配風險、避免多次匯兌損失、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銀行有關專家表示,貨幣合作是指各國共同實施匯率穩定計劃,從而保持區域內貨幣匯率的穩定。他認為,區域內國家應該著力推動區域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支付結算,積極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他表示,中國與東盟金融合作需深入推進雙邊本幣結算,並積極完善區域貨幣互換機制,不斷提升區域金融危機救助水準,全面提升本地區危機防範能力。

  菲律賓一家商業銀行的負責人表示,在傳統上,區域國家主要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本幣參與比例較低,在國際金融動蕩的環境下,這種結算方式不僅增加成本,而且還會使投資貿易活動産生不必要的匯率損失。他表示,東盟地區是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首批境外試點地區,應繼續鼓勵和支援人民幣和東盟國家貨幣在區域貿易投資中的跨境使用,構建通暢的跨境流動機制。同時應進一步完善有關國家貨幣的跨境支付渠道,豐富跨境融資和投資産品。

  為共同促進高效的金融合作,中國和東盟的金融界人士同時建議,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各國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逐步建立統一、協調的區域性金融市場體系,建立健全金融磋商長效機制;加強金融創新,適應客戶在資金收付、信貸支援、保值避險、資産配置等方面的市場需求。

  合作

  建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體系

  中國和東盟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跨境金融合作帶來的風險需通過進一步加強監管合作來防範,在世界經濟牽一髮動全身的今天,中國和東盟只有進一步完善監管對話與合作模式,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全球性、地區性挑戰,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最近,為了應對經濟不振的局面,一些國家和地區紛紛出臺再刺激經濟的政策,美聯儲不得不採取措施,以保持逐步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最近也出臺貨幣寬鬆政策,上述措施會促進資金流動性非常寬鬆,而且國際資本的跨境活動將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體將會共同面臨較大的資本流入、本幣升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研究報告指出,在當前全球新的金融形勢下,中國與東盟需要積極配合,聯手研究輸入性通脹對中國和東盟影響的機制、路徑和效應。

  潘功勝説,努力推動貨幣當局和金融機構深化合作。加強各國在金融政策協調以及金融穩定、金融市場建設、金融監測與統計、反洗錢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構建區域性防範和化解金融危機的機制,加快對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的共同監測制度,不斷提升區域金融風險化解處置能力。

  中國和東盟金融監管部門的負責人對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建立全方位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體系。要加強合作,在外匯綜合性統計監測系統的基礎上繼續完善能夠監測跨境資金流動的系統,制定操作規程、設定崗位職責,定期監測,達到對各類跨境收付匯資金性質的立體監測功能,通過多方位比對,對跨境資金性質、方向等快速進行總量定位和明細查詢,同時按照資金變動的波幅對各時間段比較的數據進行預測和分析,實現跨境資金總量規模監測、跨境資金流向監測和跨境資金用途監測。在已有系統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能,提高甄別異常資訊的準確性。

  二是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系統增設預警功能。泰國央行有關官員指出,在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系統中要增加多種交易類別的宏觀預警功能,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外債等。在各業務系統中體現某一類交易和交易主體預警功能,包括銀行部門、企業和個人。將整體預警與細化預警結合,將具體風險點與趨勢風險有機結合,為達到對國際遊資大進大出的有效控制和風險防範奠定技術基礎。

  三是建立雙方多部門資訊共用體系。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指出,以涉匯主體為基礎,跨境資金監測系統為依託、融入人民銀行人民幣跨境收付資訊管理系統、徵信和反洗錢系統。

  東盟有關國家的央行官員認為,中國和東盟的海關、工商、商務、稅務系統需要密切合作,深入研究雙方非現場監測體系的整體需要、創新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尋找一種多部門聯動、共用、切實可行的監測方法,將進出口報關資訊、納稅和退稅資訊、企業工商營業註冊電子資訊、註冊資本審驗資訊及外匯局出口核銷資訊等數據整合在同一現場監測體系當中,共用管理成果,加強分析深度。通過多渠道深入挖掘“熱錢”等違法違規資金流動線索,多部門聯動,形成打擊合力。

  建議

  加快互設金融機構

  中國和東盟金融界人士建議,要進一步推動銀行機構加大代理行設置力度,互設金融分支機構。建立中國-東盟金融發展與合作專家庫,成立中國-東盟金融人才培養基金,加大區域各國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交流與合作力度。

  目前,中資銀行在東盟國家共設立8家分行;東盟國家在華設立7家外資法人銀行、6家外國銀行分行;東盟在中國的銀行機構資産總額近2000億元人民幣,自2003年以來年均增速達38%。此外,中國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迅猛,東盟成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重點地區。

  柬埔寨國家銀行行長謝佔多認為,加大設立金融機構可以促進雙邊合作,是推動雙方經濟和貿易的有力方式。

  交通銀行有關專家認為,雙方進一步增設金融機構對區域內貿易發展的支援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雙方應改善目前中國-東盟金融合作現狀,在金融穩定合作、金融市場深化合作以及貨幣合作等多個領域著手,以發揮金融合作推動經貿往來“加速器”的作用。

  多個東盟國家官員期待中國—東盟攜手應對經濟困境,共同發展。

  寮國銀行副行長索納謝西特法謝説,“東盟和中國更多地互設金融機構,有利於雙方合作的需要,也是應對當前世界經濟滯緩風險的需要。”

  泰國和柬埔寨金融界人士表示,中泰之間有很好的金融合作範例,泰華農民銀行在深圳、昆明、北京、上海建立了銀行分支,中國和柬埔寨之間的金融聯繫也在不斷加強。此種情形下,不僅可以減少雙方融資和規避風險的成本,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他們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東盟銀行在華設立分支機構。

  中國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看,目前在東盟國家各分行業務向好,中國銀行還計劃收購東盟國家銀行,以期提高中國銀行在海外的影響力。他説,在東盟國家發展的業務,總體上還是不錯,原因是當地的華人比較多,而且在這個地區走出去企業也比較多,所以中國銀行也希望在東盟地區多開一些分行。

  中國和東盟金融界人士認為,在促進區域內的資本合作方面,要積極推動區域內的合作基金,區域性的合作銀行和擔保公司的成立;建立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的門檻,幫助中國東盟各國金融機構在其他國家積極嘗試開展相關的金融業務、代理期貨交易、住房信貸、代理保險和股票投資等新業務;加快區域內的債券市場建設,促進區域內各國的債券市場的開放,探索區域內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到別國市場發行債券;加強出口國保險領域的合作,降低企業出口貿易的風險,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記者 方家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