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人民幣業務的額度面臨緊張,這次是國內銀行的跨境人民幣結算購售匯額度。
“我們行的額度早在一個多月前就用完了,目前正在申請明年的額度,預計規模會更大,但目前還沒有批下來。”一家大型銀行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相關人士近期告訴記者。
記者從交行等幾大銀行都得到了類似的資訊,目前僅一些外資行,或者股份制銀行則表示還有少量額度。
與此同時,11月16日,香港金管局宣佈,9月份經香港作交易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量為299億元,規模相比8月份縮減了22.5%,香港人民幣結算的配額用盡對結算量顯然有直接影響。
中銀香港作為清算行的人民幣80億元配額用完後,還沒有獲得新的配額之前,國內一些銀行的額度也宣告緊張。
“額度用完後,可能會影響到境外銀行的結匯業務,不過由於出口人民幣結算業務相對較少,目前還感覺不到對結算業務本身有何影響。”交行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啟動之後,境外參與人民幣業務的銀行紛紛在境內代理銀行開立同業往來賬戶,同時可以購買一定額度的人民幣資金用於鋪底需要,不過為了控制初期的規模,央行對每家國內銀行都設定了一定的購售匯額度,一般大型銀行在10至20億之間,一些股份制銀行為10億,其他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則為5億。
一般而言,鋪底資金都是境外銀行根據其客戶的實際需要提前購匯,不過由於央行還同時規定了不超過1個月的拆借期限,即境外參加銀行既可以購買人民幣,也可以直接拆借人民幣,以及特殊情況下賬戶還允許隔夜的透支,因此鋪底資金並非一定需要,相關管理辦法中也明確表示,鋪底資金規模可以為零。
另外,賣出人民幣後,原則上國內代理銀行也可以買入人民幣,不過受訪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國內銀行買進的比較少,基本上都以賣出為主。
“其實我們有時也會奇怪,目前人民幣出口結算的試點企業是有數量限制的,而國內整體的出口結算業務量也不大,境外機構購買的這些人民幣資金作何使用。”招行國際部的一位人士感嘆。
早在今年3月,就有國有銀行人士透露,當時境外銀行購買人民幣額度的需求強烈。“一家境外銀行的客戶需要人民幣的業務並不多,但他們卻希望購買上億元的人民幣,明顯不正常。”上海一家國有銀行的人士告訴記者。
他認為,如果額度緊張,應該如香港一樣結算量明顯下降,不過從國內整體的出口人民幣結算200多億的規模來看,賣出的人民幣規模顯然更大,因此估計有一部分資金用作了非結算使用。
不過對於這部分購買後用於非結算的人民幣,目前銀行業內的看法並不一致。
深圳一家銀行的人士則認為,香港地區的人民幣結算從8月份突然飆升,與人民幣升值明顯加快同步,而且香港金管局至今在用完之後不下發新的結算額度,顯然也有控制套利熱錢的考慮。
記者了解到,由於香港地區資金進出相對容易,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一種熱錢套利的方式是,境外美元先在香港地區兌換成人民幣,然後再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如來料加工等一般貿易的方式進入到境內。
這種情況下,由於境外的人民幣兌換成本要比國內高,因此進入境內後,主要享受的是利差而非升值收益。
也有銀行人士認為這種套利的空間並不大。“我們對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每筆業務都審查得非常嚴格,每筆都有貿易真實性的要求,基本沒有套利的可能。”交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由於境外銀行購買的人民幣,仍然存放在同業往來賬戶,這一部分資金即使不作他用,兌換成人民幣後,享受的利差和人民幣升值收益也比境外的美元收益要高。
另外,相關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香港地區人民幣比較受追捧,相關人民幣的理財産品收益相比較高,因此部分資金也有可能流入到香港地區,被用來設計一些衍生産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銀行業內有購匯資金套利的擔心,但出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考慮,普遍預期央行不會縮減明年的購匯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