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22日招股書披露到今日掛牌上市,歷時僅28天,光大銀行創下了A股IPO最快紀錄。
不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光大銀行本次以3.1元/股的價格發行了61億股,其網上發行的24.5億股A股將於今日上市流通。比起前期掛牌的農業銀行來,光大銀行可謂是“身段嬌小”。按照發行價計算,光大銀行今日上市流通部分市值僅有75.95億元。而目前A股市場流通市值最小的南京銀行就達到了265.52億元,農行則為277.35億元。光大銀行上市後流通市值僅相當於南京銀行的28.60%、農行的27.38%,是一隻不折不扣的“袖珍”銀行股。
光大的上市將讓銀行股板塊擴軍至16隻。在目前銀行股板塊表現疲弱的情況下,光大上市能否成為銀行股走強的興奮劑,從而帶動大盤衝過2700點,成為了市場期待的焦點。
謹慎派
融資壓力未消
光大難成銀行股上漲驅動器
分析人士認為,光大上市難改銀行股短期的疲弱態勢,這個估值“洼地”還需等待上漲動力。
光大上市 銀行股融資壓力未消散
光大雖然完成融資掛牌上市,但銀行板塊的融資計劃尚未完成。國都證券鄧厚林等認為銀行板塊的持續鉅額融資是銀行板塊一直持續走弱的重要原因。農行、光大IPO融資之後,業內預計再融資順序或為建行、中行、工行,而身為各行大股東的匯金公司也擬分批舉債總計約1800億元以參與認購。這天量融資有可能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目前面臨較為嚴峻的資本約束。如果無法及時完成資本金的補充,其後續貸款增長能力將會受到較大的制約。 ”業內人士這樣揣測大行急於融資的經濟大環境。
除國有銀行外,中報數據也顯示,其他股份制銀行也有迫切的融資需求。由於2009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放貸業務的高速增長,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已經成為銀行業面臨的頭等問題之一:中信銀行上半年核心資本充足率在半年時間內下降至8.26%;南京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從去年年末的12.89%下滑至10.53%;民生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從去年年末的8.92%下降至8.32%;而華夏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6.49%。雖然上述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尚能達到監管的最低要求,但為最大限度地消除隱患,各家銀行紛紛啟動融資計劃,定向增發、配股等均成為“補血”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