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利率市場化改革僵局該如何打破

2012-02-10 08:53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不是條件成熟不成熟的問題,而是如何突破現有的利益與制度障礙的問題。因為,扭曲了基準利率的制度不僅會導致整個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嚴重無效率,也是一種為少數人利益服務的財富轉移機制。而這種機制的利益關係的路徑相依已成了推進利率市場改革的最大障礙。  

  無論是2011年我國金融市場形勢的現實要求,還是上月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所期許的主題,推進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已成了國內金融體系改革至為關鍵的大問題。因為事情明擺著,利率是金融市場資金的價格,如果資金的價格始終無法能通過有效的市場機制來形成,無法讓利率成為金融市場資源有效配置的基礎,也就沒有成熟的市場可言。可以説,近20年來,利率市場化一直為國內金融改革的核心。

  事實上,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距目標仍然差距太遠,甚至由於利率市場化改革滯後,價格機制的扭曲遂成了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最大難點與重點。當前金融市場利率價格機制扭曲,不僅表現在金融資源無效配置,比如大量金融資源不是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涌入高風險的各種投資市場,從而導致國內不少弱勢行業及企業嚴重的金融擠出效應;而且導致了金融市場秩序越加難以確立,比如民間高利貸盛行、影子銀行氾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過度擴張、商業銀行的盈利高速增長、巨大潛在的金融風險的不斷積累等等。誰都明白,全面推進中國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已經迫在眉睫。

  但要全面推進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梳理清楚下述問題,要想有重大突破是不可能的:為何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所面臨的困難與障礙會越來越多?其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最近幾年國內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為何會出現停頓?是市場不成熟還是其他人為因素使然?如果是人為的因素使然,這些因素又是什麼?通過什麼樣金融改革才可打破當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僵局?如果是市場不成熟,那麼現在需要通過什麼樣的金融改革來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創造條件?

  筆者且試著剖析一下。

  利率市場化的核心或實質,就是金融機構能擁有對信用風險的自主定價權,而金融市場客戶能對信用風險有自主選擇權。利率就是銀行對信用的風險定價。正因為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當事人能對信用風險自主定價,所以金融市場的當事人也就能把其信用風險定價成本與收益歸結到自己身上,即市場風險自擔的原則。但目前國內的信貸市場的現狀是,不僅政府對市場具有絕對主導作用及市場信用由政府來隱性擔保,而且政府對市場實行各種管制。在這種情況下,具有承擔信用風險定價的主體根本無法形成,無論是對金融機構來説還是對客戶來説,都是如此。這就是為何國內商業銀行敢於對高風險客戶貸款及高價進入住房市場,投機炒作者敢成為“房鬧”的根本所在。換言之,只要政府對銀行信貸市場信用隱性擔保不改變,銀行及客戶進入市場不可能自主風險定價及自由選擇,其行為永遠會把決策行為收益歸自己而讓社會來承擔成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