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貨幣政策應考慮時滯效應

2012-01-10 08:31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11月份我國及時實施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2009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60.6萬億元,同比增長27.7%,人民幣新增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1.7%,比年初增加9.6萬億元,同比多增4.7萬億元。2010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2.6萬億元,同比增長19.7%;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9%,比年初增加7.95萬億元,同比少增1.65萬億元。2011年開始,央行圍繞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信貸增速回落,截至2011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8.7萬億元,同比增長13.0%,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9%,比年初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這三年內針對變化的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央行的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到穩健,包括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和窗口指導等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也隨之發生變化,貨幣政策調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這些效果究竟是哪一次調控所産生的以及每一次調控在多大程度上産生的這種效果、調控措施在本階段和下一階段所發生的作用等並不容易區分,而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的變化能否及時發生作用,達到預定的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宏觀當局能否準確地把握政策時滯及其變動趨勢。因此在調整貨幣政策時如果能夠很好地把握住其時滯效應,對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有著重要意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