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高品質發展離不開前瞻規劃、系統推進。為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産力,青島印發實施《青島市2035年海洋發展遠景規劃》,制定《關於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全面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意見》《青島市以科技創新引領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質生産力行動方案(2025-2027年)》,為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遠景規劃》圍繞‘2035年全面建成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經濟發達、海洋人才集聚、港口航運世界一流、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洋文化繁榮、海洋國際交流活躍的現代海洋中心城市’這一目標願景,系統性地提出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區、海洋産業發展先導區、海洋高端人才引領區、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海洋命運共同體試驗區、世界一流的國際航運中心等‘五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並分六個篇章明確了各自的突破方向、工作措施和支撐項目,為青島市未來10年海洋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孟慶勝介紹。《行動方案》則深入分析了青島市的資源稟賦、産業優勢和重點佈局,選定了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個新興産業,海洋電子資訊、深海開發2個未來産業和現代漁業、海洋化工2個傳統優勢産業共8個賽道,著力提升現代海洋産業能級,明確了未來三年青島海洋重點産業的發展方向和工作任務。
青島海洋科技優勢突出,集聚了全國30%的海洋高端人才、40%的高端涉海機構、50%的海洋領域領跑技術,均居全國第一。通過實施“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建立“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梯次培育體系,青島現有規上涉海企業3121家、佔全省的30%左右;通過實施青島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動和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青島現有海洋經濟活動從業人員總量約103萬人,海洋人才近40萬人,佔全市人才的15%左右;通過推進“海創計劃”“沃土計劃”“碩果計劃”,截至目前,青島共獲批山東省現代海洋産業技術創新中心4家、山東省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33家,分別佔全省的44%、27%。
“在2021年出臺‘海創計劃1.0’基礎上,我們研究出臺了《青島市深入實施“海創計劃”加快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即‘海創計劃2.0’,將著力強化海洋科技創新引領,為構建智慧、綠色、開放、安全的現代化海洋産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爭取成為海洋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天傳表示。
青島依港而生,因港而興。多年來,青島著力提升港口樞紐功能,海向開闢230條集裝箱航線,數量穩居我國北方港口首位;陸向開通82條海鐵聯運線路,佈局50個沿黃內陸港,海鐵聯運量連續9年保持全國首位。今年1-9月,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7億噸、增長4.7%;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16萬標箱、增長8.0%。同時,制定出臺《青島市港口和船舶岸電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青島港岸電數據平臺上線運作,1-9月份,岸電接電量達到664萬kWh,同比增長472%。
“今年,《青島港總體規劃(2035年)》獲交通運輸部、山東省政府聯合批復。新版總規進一步明確了港口的發展重點,提出了構建‘一灣兩翼轄六區’的總體發展格局,為青島港的下一步快速發展提供了必需的政策支援框架。”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張子木説,未來,將持續增航線、拓轉机、強樞紐,打造沿黃流域最重要、最經濟、最便捷出海口。打通港航物流大數據資源,建設“共建共用共治”數據平臺,爭取國家人工智慧交通應用基地落地。通過推動港口航運全方位發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