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舉措助力青島高水準對外開放
日前,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青島市 “十四五”高水準對外開放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圍繞搭建開放合作新平臺、打造開放創新新高地、開創開放共贏新局面、構建開放安全新體系,《規劃》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就,明確了“十四五”時期高水準開放的主要目標,並從六個方面提出具體實施路徑。
“十三五”時期,對外開放高地建設全面啟動
《規劃》首先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就。
一是外貿品質效益明顯提升,國際貿易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果。2020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實現6407億元(926.9億美元)、增長8.2%。與229個國家(地區)有貿易往來,對日本、韓國、歐盟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10.6%、8.2%和14.8%,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上合組織國家出口分別增長18.4%和9.3%。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得海關總署批復,跨境電商進出口年均增長49.8%。
二是國際雙向投資平穩增長,“雙招雙引”攻勢成效顯著。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122個,實際使用外資322億美元。引進總投資過億元內資項目2950個,引進內資8100億元。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全市對外投資累計完成280億美元、年均增長55.7%。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54億美元、年均增長14.6%。
三是對外開放高地建設全面啟動,引領示範效應初步顯現。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 (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掛牌運作,截至2020年底,106項試點任務已實施98項,形成68個創新案例。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以下簡稱“上合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青島試點10項外匯政策,海關總署指導青島海關出臺支援上合示範區建設的17條政策措施。省政府出臺支援上合示範區建設發展18項措施。
四是創新國際經濟合作平臺機制,經濟合作 “朋友圈”持續擴大。建設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組織國家等國際客廳,集聚配置國際國內資源要素耦合交流。深化重點國家交流合作,建設中英創新産業園、中以創新園、中德生態園。創新國際經濟合作夥伴關係機制,累計與韓國釜山、大田,日本京都、川崎、宮崎,美國舊金山、芝加哥,德國曼海姆、漢堡、卡塞爾等61個國家 (地區)的111 個城市(省州、機構)建立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先後在新加坡、韓國、德國、美國、日本、以色列等9個國家 (地區)設立了青島境外工商中心。
到2025年,把青島打造成山東對外開放橋頭堡
目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複雜多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高發,國際經貿規則面臨重大變化。同時,國際投資萎縮,發達國家推進 “再工業化”,部分中高端製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在此形勢下,我市開放發展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有待加強,全面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優勢不明顯;開放高地引領示範效應不突出,同位競爭特色優勢不鮮明,經濟園區支撐作用有待提高;資源要素約束與現有閒置資源的錯配現象比較突出;對外貿易轉型升級難度加大,高新技術産品進口、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不高,跨境電商、服務貿易貢獻發展水準有待提高。
面向“十四五”,《規劃》提出,青島高水準對外開放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把青島打造成為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戰略支點,成為國內大迴圈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戰略連結,世界知名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城市。
《規劃》從六個方面提出具體實施路徑。
一是上合示範區“一帶一路”合作新平臺基本建成。《規劃》提出,通過建設便捷高效的國際物流中心、便利繁榮的現代貿易中心、互利共贏的雙向投資合作中心、包容開放的商旅文交流發展中心,青島要把上合示範區打造成為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地方間雙向投資貿易制度創新的試驗區、企業創業興業的聚集區、“一帶一路”地方經貿合作的先行區。“十四五”期間,全市與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額年均增長30%,雙向投資合作年均增長25%,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年均增長10%。
二是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高品質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把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打造成為國家對外開放新高地,沿黃流域創新策源地,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製造等産業融合發展主陣地。“十四五”期間,片區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1000億元。到“十四五”末,片區外貿進出口突破310億美元,年均增速15%左右,跨境電商等新消費模式實現營業收入300億元以上。
三是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基本建成。為推動對外貿易高品質發展,《規劃》提出,通過推進優進優出計劃、産業貿易融合計劃、外貿新業態提升計劃、貿易數字化計劃、投資貿易聯動計劃、貿易暢通計劃、國際行銷體系建設計劃、新型國際貿易發展計劃等措施,“十四五”期間,貨物進出口額年均增長7%。落實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服務進出口額達到1250億元,年均增長8%。服務外包示範城市保持先進行列,服務外包執行額突破120億美元,年均增長19%。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實現高品質發展。到“十四五”末,跨境電商年進出口額達到800億元規模,年均增長70%以上。
四是國際雙向投資持續穩定增長。為加強雙向投資合作助力産業結構優化,《規劃》提出,通過突出重點産業領域項目招引,承接新一輪國際産業轉移,拓寬外商投資開放領域,提升利用外資綜合效益,持續優化外資營商環境,全面推行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數字化招商,構建産業招商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塑,創新對外投資方式,高品質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推動對外承包工程轉型升級,促進對外勞務合作有序發展等措施,實現利用外資品質效益進一步提升,全市實際利用外資按商務部FDI統計口徑累計達到350億美元,全市力爭過億元重點項目引進內資總規模1.2萬億元。對外投資合作平穩有序發展,全市對外投資規模累計實現100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累計實現150億美元。
五是經濟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實現明顯成效。通過構建開發區開放新格局,培育創新創業新生態;構建高能級産業體系,優化升級産業結構;打造國際合作園區,拓展開發區發展空間;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改革成效;建立多方評價制度,提升高品質發展水準;促進開放平臺整合提升等措施,使開發區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體制機制進一步創新,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區域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區、深化改革的試驗區、對外開放的先行區、新舊動能轉換的集聚區、高品質發展的示範區。
六是國際經濟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通過完善國際合作平臺機制、強化區域協同開放、深度融入 “一帶一路”、建設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城市、深化與東盟全方位深度合作、拓展與西亞非洲經貿合作、深化與上合中亞國家經貿合作、推進對歐經貿合作、提升對港澳臺經貿合作等措施,使青島世界經貿 “朋友圈”更加廣泛,交流合作活動更加務實多元,經濟合作夥伴城市網路覆蓋 “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城市,青島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區域協同開放的青島龍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胡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