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青:建築為橋,情係青港

2022年06月27日 11:10   來源:青島市委臺港澳辦


生於青島,長在香港,兩方水土迥異風情,賦予了建築設計師何文青兼具浪漫與現代的設計靈感。

何文青出生於青島,10歲前的童年時光是在家附近的幾個山頭上和海邊度過的。“7歲之前我住在觀象一路15號爺爺家,家裏的陽臺能看見小青島。7歲以後我搬到了姥姥家,位於信號山路10號的一幢德式房子裏。小時候,我的活動範圍就是家附近的觀象山、信號山、觀海山這幾個山頭,還有前海沿的棧橋、第一海水浴場等,交通主要靠步行。那時候湛山寺已經算是郊區了,青島這40多年的發展太快了!”談及小時候,何文青如數家珍。登翠山、觀滄海,家鄉山海相融、浪漫成詩,在何文青幼小的心裏種下美的種子。

何文青和妹妹在香港一處公園玩耍

1983年,10歲的何文青與妹妹隨父母移居香港,並順利考入香港一流的中學。當時香港的房地産及建築行業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何文青報考了香港大學建築系,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成為一名註冊建築師。

1997年香港回歸,維港兩岸,一片振奮。“在灣仔會展中心,國旗更替、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那一刻,我這一生都難忘!”作為這一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者,何文青何其驕傲。二十五年記憶如新,語氣仍難掩心中澎湃。“那年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車,當我開著車從香港大學回家,行駛到上環海邊的幹諾道中天橋時,維多利亞港的上空正好燃放起煙花,我馬上許了個願:希望香港明天會更好,自己的未來會更好。”年輕的何文青胸懷抱負,迫切想要融入祖國發展大局中,貢獻青春力量。

何文青設計作品:青島中央商務區

香港回歸為香港的專業人才尤其是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廣闊空間。彼時,何文青進入香港頂尖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開始頻繁往返于內地與香港之間,深切感受著內地蓬勃發展的創業環境和市場活力。作為土生的“青島小哥”,又有著國際化建築設計經驗,2008年何文青毅然選擇回鄉創業。

何文青設計作品: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

“青島是我熟悉的地方,擁有融匯中西、開放活力的現代化城市風貌,城市文化氛圍開放,建築師有很多發揮創意的機會。香港是一個公認的國際都會,追求建築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重視建築設計的理念、美感、空間體驗。”何文青的設計兼具浪漫主義與實用主義,在島城建築設計領域獨樹一幟,先後完成青島中央商務區概念規劃、青島石油大廈等城市設計、商業項目。他最鍾情設計學校,設計了青島二中、青島實驗高中、青島工程職業學院等30多所學校,多個項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項。

何文青曾擔任三屆青島市政協港澳委員,積極搭建青港交流橋梁。青島疫情期間,他與市政協港澳委員向青島市教育局捐贈防疫物資,為同心同向抗擊疫情貢獻力量。香港疫情嚴峻,他與市政協港澳委員向香港捐贈防疫物資,彰顯企業擔當,凝聚青島力量,展現青島與香港同胞之間的深厚情誼。

“青島是我出生的地方,鄉情對一個人來説是永遠都無法割捨的。我又是在香港長大,我很慶倖這輩子與這兩個美麗與魅力兼備的城市結緣。”未來,何文青將繼續以建築為橋,做好青港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結合兩地優勢,攜手並肩,儲備能量,蓄力發展,更快、更好地融入祖國發展大局,助力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共創民族復興光榮偉業貢獻力量。

 

編輯:初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