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河南闊步轉型之路

時間:2008-02-01 21:10   來源:人民日報

闊步轉型之路

——河南省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本報記者 羅盤 曲昌榮

  1月16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會堂內不時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河南省省長李成玉在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贏得了人民代表的充分讚揚。這份報告回顧了五年來河南發生的巨大變化,一係列的數字讓人眼前一亮:

  ——初步預計,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5%,是2002年的2.5倍。人均生產總值1.5萬元,是2002年的2.4倍,由全國第二十一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十六位。

  ——2007年,河南糧食總產量達到1039億斤,增長2.8%,創歷史新高。工業增加值750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400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3.1倍和2.2倍。

  ——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52元,分別是2002年的1.8倍、1.7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1000元,是2002年的2.3倍,由全國第三十一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二十三位。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812億元。

  五年來,中原人口大省河南,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確保農業基礎地位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工業化和城鎮化戰略,實現了從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的轉變。

  絕不放松農業,把糧食生產放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地位

  剛剛過去的五年,河南迎難而上,進一步加強了農業生產的基礎地位,把糧食生產放在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地位。2005年提前一年全部免徵農業稅,全面減輕農民負擔。實施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制度,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民由過去每年繳納各類稅費100多億元變為現在獲得政府補貼50多億元。

  河南人多地少,實行的是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連續9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億畝以上。河南還大力推進國家優質小麥基地、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集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支持24個產糧大縣,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步伐加快,優質小麥播種面積由30%提高到65%,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農業機耕面積達80%。糧食生產連續兩年超過1000億斤、連續4年創新高、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

  全省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了從“口糧生產”到“小麥經濟”的轉型,實現了農副產品加工業在全國的崛起,涌現出一大批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龍頭企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農副產品加工大省,初步實現了從初級農產品生產到農產品深加工增值的轉變,從溫飽型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

  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業,為新型工業化發展騰出空間

  “農業現代化必須靠工業化來推動”、“要牽住一個牛鼻子——工業化”、“必須牢牢抓住工業化這個核心”……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多次強調工業化的重要作用,河南的實力也來自于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

  河南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節能減排勢在必行。2007年,河南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節能減排重拳出擊,關停小火電走在全國前列。全省資源整合和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工作繼續加強,節能減排成效逐步顯現。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成效卓著,企業、園區、地區三個層次全面展開,第二批試點順利啟動,河南省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

  在節能減排上,河南下了最大決心:五年關停小火電機組299萬千瓦,脫硫改造火電機組1466萬千瓦;關閉小煤礦1036個、小鋁土礦92個;淘汰水泥、鋼鐵落後產能5500萬噸和476萬噸;關閉取締污染企業5168家;拆除黏土磚瓦窯場7711個,復墾整理土地17.5萬畝;綜合治理採煤沉陷區417平方公里;人工造林1599萬畝。全省所有市縣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

  淘汰落後產業,為新型工業化發展騰出空間。在剛剛過去的五年里,河南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工業結構不斷優化。推動鋁工業、石油和煤化工、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紡織等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育壯大百戶重點企業和50戶高成長性企業。

  加快城鎮化升級轉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近幾年,河南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按居住地登記戶口,省內農村戶口遷入城鎮的,允許保留其承包地五年,五年後鼓勵實行承包地有償流轉。過去五年,全省增添了709萬城鎮人口,城鎮人口比例提升了三成多,城鎮化率超過了33%。

  河南城鎮化的升級轉型是以中原城市群的建設為基礎的。2007年,中原城市群建設又有新進展,河南以鄭汴一體化為先導,以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為重點,帶動全省城鎮化發展。這一年,鄭汴一體化積極推進,建設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先導區;許昌積極跟進,實施“北上戰略”,建設鄭許產業帶;洛陽、新鄉等市從發展定位、規劃編制、產業布局、項目建設、生態建設等方面,積極推進與鄭州發展相對接;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規劃方案開始分工部署編制,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網絡將要加密;中原城市群政協主席聯席會先後提出打造中原城市群旅遊共同體,建立城市群人才人員流動新機制,醫保係統聯網。2007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產總值佔全省的比重,由2002年的53.9%上升到57%。    

  河南走新型城鎮化道路,除了推動中原城市群率先發展起來外,還高度重視黃淮、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區發展。

  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黃淮地區四市,是河南傳統農區,總人口佔全省35%,土地面積佔全省34.3%。2007年5月14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黃淮四市發展若幹政策的意見》,5月15日,在駐馬店召開加快黃淮四市經濟發展工作會議,省委書記、省長親自部署,奏響了傳統農區加快發展的號角。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28類扶持政策,形成了支持黃淮地區發展的完整政策體係。在加大財政轉移支付、設立專項資金、減免配套、優惠電價、貸款貼息等綜合措施的集中扶持下,2007年黃淮四市一般預算支出達到381.8億元,比上年增長34.6%,高于省轄市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人民日報》 ( 2008-02-01 第09版 )

編輯:羅煜明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