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花燈添彩“民藝之鄉”淄博周村元宵節

時間:2011-02-16 16:26   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新華網山東頻道2月16日電 (梁勳)“年三十的煙火,正月十五的燈”,2月15日(正月十三),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歷史文化主題燈會上“大展宏兔”、“年年有余”等34組大型機械燈今起亮燈,與周村古商城內2011盞傳統花燈交相輝映,亮閃“旱碼頭”。

  周村是“絲綢之鄉”、“魯商發源地”,又是著名的花燈之鄉。據當地史書記載,作為中國四大燈係之一的周村花燈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周村自古商業發達,是八大祥的發祥地,道教佛教興盛,晉商徽商雲集周村,全國各地客商擁入周村,每到春節元宵節周村各街各商號挂燈,規模越來越大,南北派別的燈式風採各異,齊集周村。屆時,周村城里鄉間一派“花市燈如晝”、“火樹銀花觸目紅”的輝煌景象。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周村,看到周村繁華的街市挂滿了各種各樣的花燈,驚為人間絕景,親筆禦賜“天下第一村”。清代文學家徐文襄曾這樣描述周村挂燈的情景“星月輝分,千炬燭光,百枝燈樹”。

  從年初一開始,周村古商城內的古商業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芙蓉街等幾條古街就挂上了2011盞形式各樣的傳統花燈,此外,還挂著像戲劇舞臺那樣的故事燈,例:天仙配、豬八戒娶親、姜太公釣魚等。周村城區內很多街市也被各色花燈和大紅燈籠簇擁起來,各商鋪的廈檐、門檐、字號金匾周圍,門頭上也挂滿花燈。在位于步行街的機械燈展示區,各種充滿時尚元素和現代感的大型機械燈以其新、奇、特等特點吸引著大批遊客流連忘返。

  伴隨著花燈,還有以周村獨有的“芯子”為代表的民俗扮玩活動。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周村芯子,和震天的鑼鼓、歡快的秧歌、威武的獅子、飛舞的長龍以及劃旱船、跑竹馬等組成的民俗扮玩活動精彩紛呈,從春節開始一一上演,元宵節期間達到高潮。“民俗鬧元宵”,是周村這個“百年商埠”綿延了數千年的文化形態,2008年,周村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遊藝)之鄉”。

  以周村花燈為代表的淄博花燈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年來,當地政府進一步挖掘、保護和傳承周村民俗文化遺產,年年組織舉辦春節元宵節民間藝術展演活動,每年吸引中外遊客和觀眾20余萬人次。 (完)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